是否还有人记得,那个率先推出国产8AT变速箱的盛瑞品牌?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和车企纷纷投入电气化的怀抱,盛瑞似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仿佛与这个时代渐行渐渐远。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盛瑞曾经打破了外资品牌在变速箱领域的垄断地位,一度被誉为国产之光。它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中国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自强自立。
长久以来,变速箱一直是国内车企的痛点之一,也是国产车三大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2013年,盛瑞传动在中国重工和潍柴的支持下,结合德国技术,历经多年努力,成功研制出首款国产8AT变速箱。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我国在AT变速箱领域的空白,也终结了国产AT变速箱长期依赖外国技术的历史。
盛瑞在2016年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7年更是推出了第二代8AT变速箱,并宣布正在研发13AT级变速箱,还设定了年产100万套变速箱的宏伟目标。然而,现实却远比理想残酷。尽管2019年盛瑞发布了第三代8AT变速箱,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产品体验也有了显著提升,但仅有奔腾T99选择了搭载这款变速箱。盛瑞一度面临破产的困境,2020年底一个月内亏损额就高达3015万元。最终,潍柴动力仅以7.6亿元收购了其38%的股权,盛瑞变速箱才勉强维持运营,但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存在感已大打折扣。
盛瑞传动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盛瑞变速箱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确实不尽如人意。江铃、众泰、力帆、北汽以及奇瑞等品牌都曾搭载过盛瑞的8AT变速箱,但车主们纷纷吐槽其顿挫、漏油以及换挡逻辑不佳等问题,这无疑给这些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到了第三代8AT问世时,虽然体验有所优化,但已经没有车企愿意冒险采购盛瑞的变速箱了。
其次,盛瑞的第三代8AT变速箱推出时机较晚。在众泰、力帆等车企相继陷入困境之际,市场上主流的自主汽车品牌已经转变为吉利、长城、奇瑞、长安等。这些车企要么自主研发双离合变速箱,要么采购国外供应商的变速箱,已经形成了各自的产品体系。即使盛瑞8AT第三代在技术上有所改进,也很难再成为这些车企的首选。
最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对盛瑞的8AT变速箱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除了长城汽车近年来研发出了9AT和9DCT变速箱外,其他国内车企几乎都将研发重心转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盛瑞的8AT变速箱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盛瑞变速箱可谓生不逢时,虽然它实现了国产8AT变速箱零的突破,其自主研发的精神值得钦佩。然而,由于盛瑞8AT的推出时机较晚,且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又来得如此迅猛,使得盛瑞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我们衷心希望盛瑞在转型之路上能够好运连连,重振旗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