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内饰官图曝光,6座布局、分体天窗、后排吸顶屏全拉满,7月29日上市!
这车一出来,我就盯着那块悬在后排头顶的“吸顶屏”看了足足三分钟——不是因为它多稀奇,而是它背后藏着理想对家庭出行场景的又一次精准拿捏。35万元以上的价格预期,却要杀进一个几乎被特斯拉和蔚来垄断的纯电六座SUV市场,理想i8到底凭什么? 它真能靠几个“客厅化”配置打动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吗?别急,咱们从这组官图里,一层层扒开它的底牌。
内饰:不是堆屏幕,是重构“移动起居室”
先说最抓眼球的——三块屏+吸顶屏。前排中央大屏、副驾娱乐屏、方向盘交互屏,这在理想家族里已是熟面孔。但这次,后排头顶直接上了吸顶屏,配合第二排独立座椅和腿托,妥妥的“头等舱”待遇。我猜很多家庭用户已经开始脑补孩子长途坐车不再闹腾的画面了。这不是炫技,而是把MPV的舒适逻辑搬进了SUV,尤其适合有娃家庭。
再看细节:分体式天窗。注意,不是全景天幕,而是可开启的分段式设计。好处是通风+采光兼顾,夏天不会变成“蒸笼”,这比某些竞品一味追求“大玻璃”更务实。全车打孔皮质座椅+舒适型头枕,触感应该不会差,毕竟理想在用料上一向不抠门。
还有个小细节很多人忽略了——内车门拉手和车窗升降按键的造型。官图里看着像是偏向人体工学设计,手小的人也能轻松操作。这种“无声的体贴”,往往比大屏幕更能提升日常体验。
空间布局:2+2+2,家庭出行的“最优解”?
理想i8采用2+2+2六座布局,这是它和L8、L9最大的不同。为什么强调“2+2+2”?因为中间两个独立座椅意味着第二排乘客能轻松进出第三排,不像2+3+2布局那样,每次挪动都得“翻山越岭”。对于经常满载出行的家庭,这个设计简直是刚需。
第二排座椅带腿托、电动调节,甚至可能支持通风/加热(暂无官方数据),舒适性拉满。第三排头顶有出风口,还有遮阳帘,不再是“小板凳”待遇。轴距3050毫米,车长5085毫米,尺寸和L8接近,但高度略低(1740毫米 vs L8的1800毫米),这说明它更偏向城市通勤和高速巡航,而非越野通过性。
外观:熟悉的配方,但更“电”了
理想i8用了和MEGA类似的前脸设计:星环灯+前包围导流槽,科技感十足。但和增程式SUV不同的是,它的前舱盖和前挡风形成一条流畅弧线,风阻系数应该不会差。隐藏式门把手、低风阻轮毂、双色车身,全是电动车的“标配动作”。
车尾和L9神似,贯穿式尾灯+顶部扰流板,辨识度高。右下角“i8”标识,低调但有身份感。整体来看,它不像MEGA那么激进,也不像L系列那么“奶爸”,走的是科技与家用平衡的路线。
动力与续航:5C快充,10分钟补500公里?
这才是理想i8的“王炸”。全系双电机四驱,系统总功率400千瓦,最高车速180公里/小时——性能没得说,零百加速估计在5秒内。但更关键的是5C三元锂电池,支持10分钟充电恢复500公里续航。这是什么概念?一杯咖啡的时间,能跑半个省。
电池有90.1kWh和97.8kWh两种规格,对应CLTC续航670公里和720公里。虽然比不上某些竞品的800公里+,但5C快充的实际使用效率,可能比“长续航”更重要。你愿意等1小时充到80%,还是10分钟跑500公里?答案不言而喻。
另外,首次搭载理想自研碳化硅驱动电机,效率更高,发热更低,这是技术积累的体现。空气悬架全系标配,支持高度调节,过减速带、坑洼路面更从容。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全系标配,AD Max或配Thor芯片?
理想这次玩了个狠的——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这意味着哪怕你买最低配,也能用上AEB(自动紧急制动)和AES(自动紧急转向)。安全配置不再“按配置分级”,这是进步。
辅助驾驶系统预计分AD Pro和AD Max两套。AD Pro用地平线征程6芯片,支持高速NOA;AD Max可能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支持全场景NOA,甚至未来接入VLA大模型。如果真是Thor芯片,算力直接拉满,为城市智驾留足了升级空间。
但具体硬件组合还得等官方确认。我建议大家别光看芯片多强,更要看实际体验是否稳定、接管率低不高。毕竟,安全不是靠算力堆出来的,而是靠一次次毫秒级的正确决策。
竞品对比:35万+,它能抢谁的饭碗?
目前市面上六座纯电SUV不多,主要对手就几个:
特斯拉Model X:72.49万元起,性能炸裂,但内饰简陋,价格太高,理想i8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蔚来ES8:49.8万元起,换电是王牌,但智能化和续航不算顶尖。
东风奕派008纯电:19.36万元起,便宜,但品牌力和智能化差距明显。
零跑C16纯电:16.18万元起,性价比高,但定位偏低。
理想i8的35万+定价很聪明——避开高端厮杀,又比低价车有质感。它不拼性能,不拼价格,拼的是“家庭出行体验+快充效率+智能座舱”。如果你想要一个比L系列更电、比Model X更实用的六座SUV,i8可能是个新选择。
用户视角:谁会买理想i8?
我身边有个朋友,家里有俩娃,开L9,最近在考虑换车。他跟我说:“L9很好,但充电太慢,跑长途还是焦虑。”理想i8的5C快充,正好戳中这个痛点。
另一个朋友是科技控,看重智驾。“L系列的NOA挺好,但城市里还不敢用。”如果i8真能上Thor芯片+全系激光雷达,他的兴趣立马就来了。
所以,i8的目标用户很清晰:追求效率、重视家庭、对科技有要求,但不想为品牌溢价买单的中产家庭。
未来展望:5C快充会是下一个“标配”吗?
理想这次把5C快充作为核心卖点,背后是它自建超充网络的底气。如果5C桩铺开,充电焦虑真的可能成为历史。其他车企会不会跟进?比亚迪、小鹏、蔚来,谁能先普及高倍率电池?
另外,碳化硅电机的自研,意味着理想在三电技术上开始“去依赖化”。这对长期成本控制和性能优化都有利。未来会不会有更多车企走这条技术路线?值得期待。
最后聊聊:理想i8值不值得等?
7月17日开启预订,7月29日上市,节奏很快。从官图看,i8不是颠覆之作,而是理想在纯电+家庭场景下的又一次精准迭代。它不追求极致性能,也不堆砌豪华,而是把“舒适、安全、高效”做到极致。
但也有隐忧:5C快充依赖理想超充桩,非理想用户可能享受不到;智驾系统能否稳定落地,还需实测;35万+的价格,消费者愿不愿为“快充”买单?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5C快充比长续航更重要吗?
吸顶屏是刚需还是鸡肋?
理想i8能打破蔚来和特斯拉的垄断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几个问题,下次试驾回来详细回复。
对了,听说i8的空调出风口设计灵感来自“瀑布”,下次实车到店,我一定拍个细节视频,老铁们想看吗?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