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友圈里流传着一个挺让人兴奋的消息,说的是吉利推出了一款叫“星愿”的小电车,连续好几个月在销量上把新能源车市场的“老大哥”比亚迪给比了下去,特别是把比亚迪海鸥这款爆款小车给“碾压”了。
文章里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比如六月份吉利这款车卖了四万多台,而海鸥才三万出头。
这消息一出来,大伙儿都挺好奇,吉利这是憋了什么大招?
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地位那可是有目共睹的,怎么突然就被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给将了一军呢?
这事儿听着就挺提气,但也让人心里犯嘀咕,是真的吗?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把里头的门道给捋清楚,看看这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大伙儿的一场美好误会。
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的主角给搞清楚。
大家都在传的“吉利星愿”,很多人可能去网上搜了半天,发现吉利汽车的官网上根本就没有叫这个名字的车。
其实,这很可能是个美丽的误会,大家所说的这款车,实际上是吉利旗下的熊猫系列,特别是其中一款外观非常个性的“熊猫骑士”。
至于那个说一个月卖了四万多台的销量数据,经过我们仔细查询比较权威的汽车销量统计平台,比如乘联会发布的数据,就会发现这个数字可能有点夸张了。
真实情况是,比亚迪海鸥的月销量一直非常稳定,基本都在三万辆以上这个水平,是小型纯电车市场里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而吉利熊猫家族,包括熊猫Mini、熊猫骑士等所有车型加在一起,月销量大约在一万多台。
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说明这款车很受市场欢迎,但要说“碾压”海鸥,确实还谈不上。
那么,既然销量上没有形成碾压,为什么这个话题还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呢?
这就得说到点子上了,因为虽然销量数字有出入,但这背后反映出的市场竞争态势却是千真万确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谁卖得多谁卖得少的问题,而是展现了咱们中国品牌在造车思路上的一种精彩博弈,特别是在满足老百姓不同需求方面的智慧。
咱们先来纠正一下最初那篇文章里的一些关键信息。
文章里说“星愿”车长四米一多,比海鸥长了三十多厘米,所以空间更大。
这一点其实是说反了。
吉利熊猫骑士的实际车长是三米一三,而比亚迪海鸥的车长是三米七八。
这么一比就很清楚了,海鸥比熊猫足足长了六十多厘米,将近半米多。
所以在乘坐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和后备箱储物能力上,海鸥是要明显优于熊猫的。
这一点对于一些需要偶尔带家人朋友出门,或者对储物有一定要求的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
那么,熊猫既然在空间上不占优势,它是靠什么赢得一万多名消费者的青睐呢?
答案就两个字:定位。
吉利和比亚迪在打造这两款车的时候,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错位竞争”。
我们先看比亚迪海鸥。
它的起步价现在大概在七万块钱左右,能提供三百多公里的续航里程。
从产品本身来看,它更像是一台“完整的汽车”。
它有相对不错的空间,有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和品牌做背书,配置也比较齐全,甚至能满足一些短途的城际通行。
可以说,海鸥的目标客户,是那些预算在七八万块钱,想买一台品质不错、能真正作为日常通勤主力,甚至是家庭第二台车的消费者。
它是在五菱宏光MINIEV开创的微型电车市场基础上,做了一次“消费升级”。
再来看吉利熊猫。
它的策略就完全不同了。
熊猫家族的入门款车型,价格甚至不到三万块钱,而个性十足的熊猫骑士,售价也就在五万块钱上下。
这个价格,就是它最核心的竞争力。
吉利熊猫瞄准的,是那些预算更有限,用车场景更纯粹的客户。
比如,家里已经有了一台大车,需要一台小车来买买菜、接送孩子,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或者,对于很多年轻人、刚步入社会的上班族来说,他们可能原本的出行工具是电动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现在想买一台能遮风挡雨、有空调的四轮汽车,熊猫就成了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它的续航里程虽然只有两百公里左右,但对于纯粹的市区代步来说,是完全足够了。
更聪明的是熊猫骑士这款车,它用了一个酷似硬派越野车的设计,方方正正的造型,加上一些越野风格的装饰,让它看起来像个“大玩具”,一下子就抓住了现在年轻人追求个性、好玩的心态。
花五万块钱,买一个合法能上路、回头率超高的代步工具,这笔账很多人都觉得值。
所以你看,海鸥和熊猫,它们虽然都是小型电车,但实际上是在两个不同的赛道上比赛。
一个是用更好的综合体验来吸引人,一个是用极致的性价比和个性化的设计来打动人。
它们都取得了成功,这恰恰说明了我们中国的汽车市场足够大、足够多元化,能够容纳不同定位的优秀产品。
最后,我们再把视野放大一些,聊聊最初那个观点:“吉利今年是追着比亚迪打”。
这个判断,可以说是一点都没错。
如果说熊猫和海鸥的竞争还算比较“温柔”的错位竞争,那么在其他更主流的汽车市场,吉利对比亚迪发起的挑战,那可是实打实的“贴身肉搏”,火药味十足。
大家可以看看吉利今年推出的银河系列,它的产品布局,几乎就是照着比亚迪最畅销的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来的。
比亚迪有秦PLUS,常年霸占轿车销量榜首,吉利就推出了银河L6,在设计、内饰质感和智能化方面下功夫,价格也定得非常有竞争力;比亚迪有宋PLUS和宋Pro这两款SUV神车,吉利就拿出了银河L7来应战,同样是主打家用和性价比的插电混动SUV。
在更高级别的纯电轿车市场,比亚迪汉一直是标杆,吉利就推出了银河E8,用一块非常震撼的45英寸大屏幕和更前卫的设计语言,来争取那些注重科技感的消费者。
这种全面的对标,已经不是巧合了,而是吉利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就是要到比亚迪最核心、最赚钱的市场里去,展开正面竞争。
这种竞争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想一想几年前,我们花十多万买车,可能只能买到合资品牌的入门款,配置低得可怜。
现在呢?
正是因为有了比亚迪、吉利这样优秀的中国品牌在“内卷”,我们才能用同样甚至更少的钱,买到技术更先进、配置更高、体验更好的车。
这种“卷”,卷出了技术的飞速进步,卷出了产业链的强大,更卷出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信。
所以,无论是比亚迪继续保持领先,还是吉利奋起直追,这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
因为它们之间的竞争越激烈,我们消费者能得到的实惠就越多,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