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把15.58万的零跑B10塞进理想L9的配置单,9月卖出6.67万台后,新势力的牌桌规则变了

朱江明把15.58万的零跑B10塞进理想L9的配置单,9月卖出6.67万台后,新势力的牌桌规则变了

金华工厂的产线上,每60秒就有一台车下线。朱江明盯着这条线看了很久,然后给B10定了个15.58万的价——激光雷达、Orin-X芯片、哈曼卡顿音响全给,配置单拉出来对标理想L9,后者可是卖30多万的角色。九月份,零跑交付了6.67万台车,新势力里第一个月销破6万的。

自研这条路,省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

认识个零跑的工程师,聊天时说过一句话:“我们不是不想买现成的方案,是买不起。”听着像玩笑,其实是实话。

四叶草架构这套东西,一个中央超算盒子管四个域,线束成本直接砍掉40%。车上65%的零部件都是自己搞定的,不用被供应商卡脖子。C11那台车能在15万价位给激光雷达,靠的就是这个。

有次去拆过零跑的域控单元,发现他们把很多原本分散的模块都集成到一块板子上了。这么干风险挺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整套系统都得停摆,但成本控制确实到位。华为ADS 2.0的智驾方案,零跑做下来成本只要三分之一。功能覆盖差不多,调校细腻度可能还有距离,不过十几万的车,够用就行。

上半年净利润0.3亿,毛利率从1.1%涨到14.1%。数字不算多好看,但新势力能盈利本身就算个事儿了。

朱江明把15.58万的零跑B10塞进理想L9的配置单,9月卖出6.67万台后,新势力的牌桌规则变了-有驾

B10这车,藏了点门道

展厅里看B10的时候,销售拿着配置单一项项念:六座布局、第三排腿部空间820毫米、14声道音响、语音识别延迟不到半秒。念完问我:“这配置您觉得值多少?”

我说三十万往上吧。他笑了:“15.58万起。”

坐进去感受了一下,悬架调得偏舒适,过减速带不会那么硬。据说是跟Stellantis的团队一起调的,有点欧系车的味道。底盘质感跟五六十万的车比肯定还差点意思,但这个价位段里,挑不出太多毛病。

8295P芯片的反应速度确实快,不会出现说完话等三秒才反应过来的尴尬。有个功能挺有意思,露营模式可以对外放电煮火锅,这些小细节都是从用户APP收集的建议里挑出来的。

C11卖了28万台,增程版纯电续航300公里,综合续航1100公里。AI电池管理系统能把低温衰减控制在15%左右,冬天开比其他车省心一些。

出海这步,走得有点门道

朱江明把15.58万的零跑B10塞进理想L9的配置单,9月卖出6.67万台后,新势力的牌桌规则变了-有驾

零跑跟Stellantis合资搞了个零跑国际,借人家欧洲550家渠道铺货。上半年出口2万多台,新势力里排第一。

马来西亚开了工厂搞KD组装,这招挺聪明——既能绕开部分关税,又能缩短交付周期。欧洲那边对中国电动车设了不少壁垒,本地化生产算是条能绕开麻烦的路子。

不过欧洲消费者的口味跟国内不太一样,那边更在意品牌调性和驾驶质感。零跑能不能真正站稳,可能还得看后续的服务网络和口碑积累。现在说成功还太早。

配置下放这招,其实是把双刃剑

零跑这套玩法,本质上是把原本高端车才有的配置砸到十几万的车上。C11、B10都是这个思路——用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把中高端配置打到中低价位段。

这么玩的前提是规模得起来。今年前八个月交付32.89万辆,规模效应大概已经显现了。但问题也很明显:当所有人都在卷配置、卷价格的时候,品牌溢价怎么建立?

朱江明把15.58万的零跑B10塞进理想L9的配置单,9月卖出6.67万台后,新势力的牌桌规则变了-有驾

消费者买车,除了看参数,还会看这个牌子在朋友圈里拿不拿得出手。零跑现在的问题不是产品力不够,而是品牌调性还没立起来。说白了,开零跑去谈生意,对方可能不太有感觉;开理想去,至少知道这车不便宜。

这事儿需要时间,也需要持续的市场教育。小米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从性价比杀手到高端品牌,用了十年。

后面的路还长

零跑这一年的表现,多少打破了些固有认知。但行业里没有永远的领先,只有持续的迭代。

金华工厂的产线还在不停运转,每60秒一台车。朱江明大概知道,现在的位置只是个开始,不是终点。市场从来不缺黑马,缺的是能一直跑下去的马。

明年竞争对手会怎么接招?这事儿还得继续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