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

你注意到了吗。

如今路上飞驰的新能源车。十辆有八辆。轮胎上都刻着米其林、马牌、固特异的英文标。国产轮胎?几乎看不见。

这不是错觉。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有驾

我们统计了2024年上半年发布的27款主流新能源车型。其中23款中高配版本。清一色选用国际品牌轮胎。国产轮胎的装配率。不足8%。

为什么?

是车企不爱国吗?是消费者迷信洋品牌吗?还是说——这背后藏着一些。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的现实原因?

重量。首先是重量。

一辆中型纯电车。电池重量普遍超过500公斤。整车质量轻松突破2.3吨。比同级油车重了整整30%。相当于多载了四个成年男性一直在跑。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有驾

这重量。轮胎每转一圈。都在承受巨大的压力。负荷、磨损、发热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而扭矩呢?更可怕。

现在二十万级的电车。电机扭矩随便就是400牛米起步。一脚电门下去。轮胎瞬间就要接住这股蛮力——抓地力稍不足。立马打滑;强度不够。可能直接撕裂。

这不是危言耸听。

某国产轮胎企业工程师透露:他们曾为一款热门电车定制轮胎。结果测试阶段就发现。急加速时胎面橡胶竟出现异常形变。“油车上从没遇到过这种问题。”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有驾

还有静音。

电车没有发动机噪音。胎噪就成了主要声源。哪怕只高出3分贝。车内听起来都明显更吵。而国际大牌的做法是——在轮胎内壁加贴聚氨酯泡沫吸音棉。成本高。但效果立竿见影。

国产胎呢?大多还在用花纹降噪的老路。

更现实的是能耗。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有驾

轮胎滚阻降低10%。电车续航就能提升2%-3%。换句话说——一条优秀的低滚阻胎。能实实在在让车多跑30公里。

而目前国内能稳定量产低滚阻(低于6.5N/kN)轮胎的企业。不超过三家。

是的。国产轮胎不是不行。

在燃油车领域。朝阳、玲珑、三角等品牌早已站稳市场。性价比高。性能也不差。但新能源车——把它拉进了一个全新的战场。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有驾

这里比的不是“够用”。而是“极致”。

极致负重。极致静音。极致低滚阻。

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技术积累。需要反复的测试与迭代——而这恰恰是国产轮胎最欠缺的。

车企不敢冒险。

毕竟一条轮胎背后。是整车安全性、续航达标率、NVH表现……没有一个车企敢拿口碑开玩笑。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有驾

所以你看。

不是不用国产胎。是还没到那个时候。

但我们也能看到变化。

2023年。玲珑轮胎已开始为部分比亚迪车型配套;森麒麟的电动车专用胎。滚阻做到了6.0以下;中策橡胶联合蔚来研发的专用胎。也进入了路试阶段。

差距还在。但正在缩小。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有驾

也许再过三年。当国产轮胎真正跨过那条线——你会发现第一批用上它们的。恰恰是今天这些选择“外资胎”的国产新能源车。

因为到那时。

不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更好”。

为何新能源车少用国产胎?真不能全怪车企,背后原因太现实-有驾


本文基于行业访谈与公开数据撰写。欢迎转发讨论。请勿擅自挪用。
期待下次与您继续聊聊。轮胎以外的“隐形技术竞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