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市场数据显示,今年这类家庭用SUV,销量增长估算在15%到20%(体感很模糊,不确定样本少)。其中,超大空间和续航成为硬指标。而我个人试车感受,这辆尚界H5真的是咬定了家庭全能这个核心。
我以前用过几款15万级别的SUV,空间虽还凑合,但后排腿部空间基本都到不了1000mm。想坐得宽敞点,得上贵点的,或者拼长轴距+褲襪设计了。而这款车亮点,直接给我一种得房率极高的感觉。它的2840mm轴距,后排腿部空间1014mm,比我以前试过的家用车都宽出一截——大概多出200mm左右(体感/估算),这对于一家三四口背个大行李箱出门,真就有用。
我问销售:你们这空间标的是真的?我坐进去能感觉到差别。他说,这是经过大量人性化调校的,纯平地板+高背座椅180mm调节,坐三个人都不挤。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翻了下自己的笔记,居然发现这空间比我想象得还要实打实。难怪我坐进去后,感觉就像在自己家客厅一样宽敞。这就是极致的空间利用——不是堆料堆出来的,而是研发调教的结果。问题来了:这么宽敞的空间,能不能在保持车身紧凑的情况下实现?我心里觉得这么大个尺寸,要是油耗还漂亮点就完美了。
油耗我还没细想过,可能4.4L/100km(样本有限,估算偏乐观)吧。油耗低,续航长,才能真打动家庭子女都在经济上有盼头的心。像它的长续航就特别打动我:满油满电两种选择,1360km的combined续航,假设在北京到上海,往返都不用加油,加点钱就能走一趟。
而说起续航,我最喜欢的,一直是我车里那条。它变成了家里的算账工具。成本方面,百公里油费如果按4L/100km算(约8元/升),每公里不到0.32元,算算一年开个1.5万公里,也就几百块。对比起别的车,省了不少钱。这其实也是家庭累计的生活智慧。
你们觉得这个价格,能装得下孩子的滑雪板+家用箱子么?601L后备箱,搬个大型儿童手推车都没压力,放倒后座空间能达1837L。把两个28寸行李箱一塞,不成问题。之前开车我总觉得越越越装不完,现在这个空间大到让我心情都舒服。
但我得说,配备这么细节的空间设计,背后其实也是供应链博弈的结果。大仓储和合理布局,让制造成本能压到合理范围内。假设用三层结构设计,真的能省点材料,也能保证空间最大化,就像装拼装家具要精打细算。
空间大,续航长,智能也不落后。这智能平台华为雪鸮,摄像头多到我都数不过来了,探测距离达250米,基本能识别远处的行人、车辆。我觉得这也是硬件积累的结果,像拼装拼多了,最后也就变成技术堆。但这个堆带来的,就是能识别甚至提前避让突发的坑。
城市里,堵车、乱停车,是我最头疼的事。你知道,我最怕的,还是停车难。刚才问销售:你们真能做到自动泊车?他说,对,支持跨层停车,连地下车库都能一键搞定。我还记得之前开别的车,自己处理车位到车位的繁琐操作,烦死了。有时候,心里暗想:我这人生,能不能有这么个自动小管家?
自动驾驶总是让我又爱又怕。这个价格能配到全场景的智驾辅助,确实在同级几乎没有对手。能检测案场上各种突发变量,我自己试过几个城市路段,真是差点觉得自己得靠它才行。但我也知道,安全这一块不能只图随时用得上。以前我敢赌的快车道插队被识别这件事,现在更多怕心大出错。你说,智驾安全,最后靠的是真正的硬件还是软件的优化?我就想知道背后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
讲完智能,不能不提鸿蒙座舱。这个生态让我觉得,家庭用车未来可能最大卖点,是让全家人都能在车里享受屏幕娱乐盛宴。那天,我一个朋友说:你这车屏幕没得说,像平板一样,响应速度特别快。我这次注意到,车前后两个屏幕联动,导航、多媒体全都顺畅得像家里用的搞笑神器。最重要是,这套超级桌面2.0还能让手机应用无缝切换到车屏,像家里投屏一样自然。
有时候我试想,未来是不是车会变成移动的二合一办公室、娱乐厅——用这个概念或许有点夸张,但体验好就行了。问到智能连接:要是家里有人用的是苹果系统,能和这车同步吗?虽然我知道这是个问题,但这个打破内容壁垒的设计,让我这小脑袋觉得,未来家庭用车,最大竞争优势还是生态。还记得年前我和父母出门,老太太一看那个导航界面,就一句话:都快把俺家手机变成宝贝了。这不,也是智慧生活?(这段暂且按下不表)
但家庭用车是不是越智能、越复杂,反倒越麻烦?我反反复复问自己。实际上,设计要用得顺手,比技术牛逼更重要。比如这辆车,一碰即传的智能地址传输,连我这种业余车迷都觉得细节到家。很多场景,只要手机点点就出发,车子就知道怎么走。
你们觉得,这样的车,大概每年维护成本会是多少?我粗算,如果每个月去4次4S店,可能花费在售后上的时间成本和金钱大约700-1000元(估算,没细想)。但对家庭来说,省事、安心可能比这个更重要。生活中,哪怕是刹车片磨损,修一修都要2、3天时间。像我之前修辆车,等了个把小时,心里都在想:要是有个自愈布置也行不?也许道理简单——车越来越智能,自己修自己。这是真的可能吗?我纯粹是猜测,没怎么深入研究。
说到这,忽然想到一个疑问:这种全场景智能会不会导致割裂家庭关系?像我自己的场景,真的是越来越依赖车里的电子帮手,会不会久而久之家庭聚焦点都集中在屏幕上?这是个问号。除了那些高科技之外,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这辆车实际能不能用心陪伴我们成长?比如那次带孩子去滑雪,放倒座椅后,空间足够,孩子还笑得像个乐天派。
落在细节上,车内那块隐私空间,让我觉得,家庭用车在未来还得考虑私密性,不要像个透明集装箱。设想一下,车内的私家空间能像房间一样独立,就不会每次坐在车里都觉得放心大胆。
这车,做为家庭第一台车,我觉得它的最大优势,是把空间、续航、智能这三块集成到一体。你们说,未来的家庭车还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细节出现吗?更智能的后勤支持、额外的家庭娱乐中心……还是说,真正的挑战在于:用车的生活细节能不能真正懂得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