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被称作"中国汽车工业宣言"的盛会上,全球车企都该提高警惕了。
2025上海车展用实力证明:中国军团已彻底撕掉"模仿者"标签,从动力性能到智能科技都展现出碾压姿态。
我们精选了十款最震撼的展车,带您领略未来出行的中国方案。
▼ 车展明星车型速览
• 全场最佳:小米SU7 Ultra
• 最疯狂概念:华为 Maextro S800
• 最可能引进:日产探路者PRO插混版
一、小米SU7 Ultra
这款 “中国速度图腾” 虽非首次亮相,却是 2025 上海车展当之无愧的焦点。
1548 马力(1138kW)纯电驱动系统赋予其恐怖性能:0-100km/h 加速 1.98 秒(无滑跑)、0-200km/h 仅需 5.86 秒 —— 这个成绩已接近顶级直线加速赛车。
但真正震撼行业的是其技术均衡性:纽博格林赛道满电可连续飞驰两圈不出现热衰减;11 分钟完成 10%-80% 快充;双腔空气悬架、500Hz 刷新率扭矩矢量控制、430mm 碳陶瓷刹车盘、碳纤维车顶及 285kg 峰值下压力,共同构建起 “陆地飞行器” 级的综合实力。
售价 52.99 万元(约合 11.4 万澳元),重新定义中国高性能电动车天花板。
二、长城Tank 300 Hooke版&4.0T双涡轮V8
如果要从 2025 年上海车展上选一辆车开回家,那一定是长城GWM Tank 300 Hooke 。虽然这款车引擎盖下的发动机尚未确定,很可能是一台 2.0 升涡轮增压四缸汽油发动机,但我们有关于未来一款 V8 动力坦克车的激动人心的消息。
与GWM Tank 300 Hooke 一同亮相的,是长城汽车宣布推出的一款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 4.0 升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目前我们对这款动力装置了解不多(据传其转速可达 8000 转 / 分钟),但随着丰田陆地巡洋舰和日产途乐停止销售其 V8 动力车型,长城很可能将 V8 动力引入澳大利亚市场,这确实相当吸引人。长城汽车的王先生在车展上通过翻译对澳大利亚媒体表示:“我们的研发中心以及发动机开发部门,技术和技能水平都非常高。”
王先生还说:“在澳大利亚这个市场,未来我们也许还想推出高端的坦克 700。” 杨先生补充道:“对于这款车,我认为 V8 发动机很合适,但也许不仅是这款车,像坦克 300 这样的小车,越野性能也非常好,也可能会搭载 V8 发动机。”
这款车或 V8 动力装置是否会进入澳大利亚市场还有待观察。
不过,长城能够将这些 V8 发动机打造成插电式混合动力,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准备好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王先生表示:“基本上,随着汽车的电气化,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正在做的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更纯粹的电动设置来说,低速高扭矩的应用并不是那么出色,而更大排量的发动机确实有助于弥补纯电动汽车的不足,尤其是在牵引和越野等情况下。”
三、华为 Maextro S800
中国的每个汽车品牌都想分劳斯莱斯一杯羹,有些品牌做得比其他品牌更接近。而其中最出色的可能就是这款由手机制造商华为及其合作伙伴江淮汽车推出的Maextro S800。
这款豪华电动汽车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上亮相时车门紧闭,据称其尺寸比中国 99.99% 的轿车都要大。这款车长 5480 毫米(轴距为 3370 毫米)。不过,从最近发布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车内配备了游艇般大小的屏幕,可倾斜的后排按摩座椅旁还配有必不可少的香槟杯。后排座椅娱乐是这款车的主打特色,除了香槟杯,车内还配有铝制折叠桌、冷热杯架、无线充电区域、冰箱,以及一个用于存放贵重物品的指纹加密密码箱。
动力方面,有纯电动版本,配备 94.364 千瓦时的电池组,续航里程可达 702 公里;还有增程版本,配备 63.262 千瓦时的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可达 311 公里。
这款车很可能不会在澳大利亚上市,但据carnewschina.com网站报道,其预售价格从 100 万元人民币(131,600 美元)起,该品牌宣称在 48 小时内收到了 2108 份预售订单。要知道,这相当于特斯拉 Model Y 在澳大利亚一个月的销量!
四、日产 Frontier Pro
这款插混皮卡或许没有浮夸设计,却是澳洲市场的 “潜在颠覆者”。
300kW 功率、800Nm 扭矩、135km 纯电续航,搭配硬派越野车专属的五连杆整体桥后悬架,完美兼顾载重拖挂与非铺装路面性能。
内饰延续日产 “大沙发” 传统,配备双大屏、按摩座椅及 V2L 对外放电功能。参考比亚迪海豹 6 在澳成功经验,若 Frontier Pro 引入,有望改写当地皮卡市场格局。
五、极氪009X
极氪受劳斯莱斯库里南(Cullinan)启发推出的 9X 也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上亮相。
这是该品牌 SUV 系列的旗舰车型,车身长度达到惊人的 5239 毫米,轴距为 3169 毫米。这比库里南系列 II 的 3295 毫米轴距略短,但也相当可观了。
它将是一款混合动力 SUV,搭载一台功率为 205 千瓦的 2.0 升内燃机,并配备宁德时代的 “弹匣” 电池,据说纯电续航里程超过 380 公里。这款庞大的 SUV 重量肯定接近 3 吨,但零百加速仅需 3 秒。它还配备了 “行业首创” 的双腔空气悬架和主动稳定杆,以平衡舒适性和性能。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极氪 9X 的内饰是什么样的,但在 2025 年第三季度的全球发布会上会有更多信息披露。我们知道的是,它的内饰将会非常豪华。其前大灯采用了 42,242 个激光雕刻的钻石切割灯面,营造出 “星空” 效果,与之相配的是 22 英寸镜面锻造轮毂,非常有迈巴赫的风格。
六、奥迪E5 Sportback
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杰诺特・多尔纳(Gernot Döllner)去年在中国宣布新的 “AUDI” 品牌时表示:“凭借我们专为中国打造的新品牌 AUDI,我们将继续突破界限。”
现在,它来了,E5 Sportback 是这个新品牌在上海车展上推出的首款车型。
奥迪与上汽合作项目首席执行官费尔明・索内拉(Fermín Soneira)在车辆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奥迪 E5 Sportback 是我们基于先进数字化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它兑现了我们的品牌承诺:融合了两个世界的精华。奥迪的品牌基因和卓越工程技术,与中国的数字生态系统和创新技术相结合,特别为精通科技的客户量身定制。”
新款 800 伏的奥迪 E5 功率高达 579 千瓦,最大续航里程为 770 公里,至少可以说这相当令人印象深刻。
它将在中国市场提供后轮驱动或全时四驱版本,在最运动的配置下,零百加速仅需 3.4 秒,这使得它比目前澳大利亚在售的几乎所有奥迪车型都要快,除了奥迪 E-Tron GT。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奥迪决定将这款车仅在中国销售,但我们肯定希望澳大利亚也能引进配备 27 英寸贯穿式 4K 显示屏的奥迪 E5。
七、五菱宏光MINIEV"水豚版"
这里没什么特别的!不,这只是一辆穿着水豚造型外壳的宏光 MINIEV。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嗯,我们也不太确定,但它看起来确实很可爱。
而且水豚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家庭宠物,所以这个品牌显然在市场调研方面下了功夫。
宏光是五菱的一个子品牌,五菱部分归通用汽车所有。虽然这款电动汽车在澳大利亚可能毫无用处,但在中国人口密集的城市里却很有意义。
它那小小的电池只能提供 205 公里的续航里程,但电耗仅为每 100 公里 8.9 千瓦时,所以这还不错。
标准的直流快充可以在 35 分钟内将电池从 30% 充到 80%(这不算很快),但宏光 MINIEV 四门版(如图所示,不包括水豚外壳)发布时收到了 20,000 份预售订单,显然这些数据并不重要!
八、红旗硬派越野概念车
高端硬派越野车是今年上海车展的主题。虽然长城GWM Tank 300 Hooke 抢尽了风头,但二等奖要颁给这款红旗硬派越野车。
它首次亮相时采用了拉丝缎面金色车漆,搭配百路驰全地形轮胎、侧踏板,像长城坦克 300 一样的侧开式尾门,还有一个可折叠的后梯子,方便上下车顶行李架。车顶行李架下方是一套车顶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系统,用于越野摄像头和驾驶辅助功能。
据报道,这款尚未命名的车型采用了红旗自主研发的四电机系统和三把差速锁,使其在越野时表现出色。
同时,其未公布的功率数据使其零百加速仅需 4 秒,对于一辆配备全地形轮胎的 SUV 来说,这个速度相当快了。
红旗品牌是国有企业,归中国四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的一汽集团所有,另外三家是长安、东风和上汽。
九、哈弗 H9 猛龙
我们目前对哈弗 H9 猛龙了解不多,因为它还处于概念车阶段,但它看起来是不是很硬朗、很粗犷?和车展上亮相的许多其他高端硬派越野车一样,这款车将方正的外观设计与经典风格的轮毂和结实的越野轮胎相结合。
哈弗 H9 猛龙基于哈弗 G9 打造,目前哈弗 G9 在中国市场有售,搭载的是长城汽车的 2.0 升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或 2.4 升柴油发动机。
十、奇瑞iCar V23 SUV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作为高端硬派越野车之一的奇瑞 iCar V23 SUV。
虽然你可以选择一种融合了路虎卫士、北京越野 BJ40 和奔驰 G 级风格的设计,但你在这里看到的这款车采用了毛茸茸的粉色材质,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吸引了众多目光。
奇瑞 iCar V23 SUV 在中国的起售价为 99,800 元人民币(约合 22,000 澳元),不包括毛茸茸的粉色车衣。
它是铃木吉姆尼的替代品,配备五连杆后悬架、15.4 英寸信息娱乐触摸屏,双电机动力系统功率为 155 千瓦,扭矩为 292 牛・米。
结语
2025 上海车展见证中国汽车从 “跟随者” 到 “规则重塑者” 的蜕变:小米定义电动性能新高度,华为进军超豪华市场,长城 / 红旗深耕硬核越野,极氪 / 奇瑞玩转跨界创新 —— 当国际品牌还在纠结 “电动化转型” 时,中国车企已在多个细分领域建立技术与市场双优势。
这场东方汽车工业的崛起,或许才是本届车展最震撼的 “展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