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纯电轿车卖12万,日产N7直接掀桌配8295芯片,以及635km续航,这是要逼死国产的节奏?”——这是4月27日新车上市之后,车圈最为炸裂的讨论。不过真相到底怎样呢?
1、价格屠夫的“刀法”:合资品牌首次低头?
当东风日产N7以11.99万的起始售价亮相之际,评论区瞬间,变得喧闹起来,就像一锅,煮开的粥。
要知道这个价格,跟同级别别的比亚迪汉EV相比,便宜了大概6万呢,而且比自家的燃油车天籁还要低。
尤其让人感到惊异的是,它被划定为中大型轿车,轴距达到了2915mm,尺寸几乎和汉EV一样,可售价却仅仅,相当于紧凑级车型的价位。
个人锐评:日产这一刀,砍的不是国产车,而是合资品牌最后的“溢价尊严”。燃油车时代靠品牌躺赢的日子,彻底结束了。
2、三大“越级杀招”:合资车也能玩堆料?
杀招1:智能座舱“反向吊打”新势力
全系标配高通8295P芯片,顶配甚至用上32G,以及256G内存组合。
车机流畅度经实测,超越了小鹏P7i,与此同时华为HiCar、苹果CarPlay也都能得到支持,副驾还能够运用智能灯语系统,开展弹幕互动。
用户吐槽:“这车机反应速度,比我家的iPad还快!”
杀招2:舒适性“祖传手艺再升级”
“日产大沙发”其进化为AI零压云毯座椅此间,有49个传感器,能够实时地对支撑力度进行调节,后排乃是纯平地台,再加之全景天幕经实际测试,满载5人跑长途亦不会感到疲惫,不过全系皆未配备热泵空调,到了冬天,续航或许会打7折。
个人毒舌:沙发厂那可是名不虚传,但是热泵空调的缺失,就像极了“买手机却不送充电器”这样的套路。
杀招3:智驾“合资车终于不摆烂”
与Momenta联合研发的ProPILOT系统,支持高速的NOA以及记忆泊车。
在实际测试中,自动泊车的成功率达到了95%,不过城市领航功能需等到6月进行OTA升级。
车主直言:“合资车的智驾终于能用了,但和小鹏NGP比,还是老年机水平。”
3、市场阳谋:错位竞争,刀刀见血
日产N7的定价逻辑很清晰:
避开汉EV、小米SU7:用中大型车的尺寸,轻松愉快地去打国产紧凑级市场(例如秦PLUSEV);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灵活的方式运用各种手段,简洁明快地展现我们的策略,就像巧妙地避开一些障碍一样。
降维打击合资竞品:比大众ID.7便宜5万,还多送2.18万选装包(冰箱座椅灯语);
赌用户说“要面子更要里子”:日本品牌,把价格定得低但配置高,很轻松就能吸引那些换燃油车的用户。
在行业里有个线索:这或许会是合资品牌第一款“赔本赚吆喝”的车型。据东风日产内部消息透露,日产 N7 的硬件成本利润率只有 5%”,东风日产所看重的是新能源转型的“时间窗口”。
4、用户痛点:买它还是买国产?
适合人群:
家庭用户:后排空间+舒适性刚需;
合资品牌铁粉:“日产标电车”的折中选择;
科技尝鲜党:8295芯片预埋,未来可升级城市智驾。
劝退理由:
充电速度一般:400V平台,30%~80%需14分钟,不如800V车型;
品牌溢价流失的情况:开着日产的电车之时,或许会被人调侃,讲这车是“买沙发顺带获赠的车子”。
乌鸦提议:若你的预算在15万以内,且追求“空间较大、故障率较低”,这样N7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要是更注重智能化以及品牌所带来的额外价值,不妨暂且等待比亚迪秦L或是小米SU7的青春版。
5、行业启示:合资反攻,还是垂死挣扎?
N7的上市,暴露了合资品牌的转型困境:
优势:供应链成本控制(电池采购价比新势力低15%)、售后网络(全国500+4S店);
劣势:智能化靠外包,品牌认知固化。数据佐证:预售订单破万,但是70%来自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用户占比不足20%。
个人预言:日产N7的成败,将会决定合资品牌能否在新能源赛道“复活”。若半年内月销未达5000台,日产的电动化战略或许会彻底崩盘。
结尾互动:
“12万买合资中大型纯电车,你觉得是馅饼还是陷阱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数据来源:本文参数及市场信息综合自东风日产官网、懂车帝实测数据、汽车之家产品库及车主论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