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最近咱们是不是都感觉到,汽车市场的“金九银十”,好像有点“味儿不对”了?
往年这时候,各大车企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恨不得把车子按“白菜价”往外甩。
可今年这国庆节,我一瞧,好家伙,优惠力度普遍缩水,不少车型的实际优惠,可能还不如平时门店自己给的力道大。
这究竟是咋了?
是咱消费者太贪心,还是这车市本身,已经“卷”不动了?
价格“触底”的真相:经销商的苦与乐
先别急着抱怨,咱们得先看看经销商们的心声。
有经销商直接坦言:“车价已经降到低点了,国庆最多比平时优惠千元左右。”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老师也给出了精准的解读:近年来价格战打得太惨烈,车价早就降到了一个“冰点”,再往下挖,确实没多少空间了。
而且,您仔细想想,这促销可不是只在国庆这几天才有的“福利”。
“全年无休”的降价活动,早已成了常态。
不少车企在国庆节前,就已经借着新车上市的东风,玩了一波“变相降价”。
所以,到了国庆这个节点,能给的额外优惠,自然就没那么“慷慨”了。
经销商们也得为年底的销量大战留点“弹药”。
“优惠”的艺术:几千块的数字游戏
咱们来看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一汽奥迪的销售人员就透露,他们车型国庆期间的综合优惠最高可达1.24万元,听着挺唬人。
但实际呢?
“(国庆)之前店里就做到19万多,现在也是19万。”
这意思就是说,国庆的优惠,可能还不如节前经销商自己给的实际成交价低。
这“至高优惠”的说法,有时候就像是空中楼阁,看着美好,却难以触及。
广汽丰田的“至高优惠5.1万元”,听起来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可现实是,平时门店就有3万元的优惠,还能进一步谈。
刨去这些,如果不考虑置换,国庆期间的额外优惠,可能就只有3000元左右。
这数字游戏,玩得可真溜!
数据背后的寒意:经销商的生存现状
这促销力度为何如此“吝啬”?
咱们得看看经销商的“小算盘”。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1-8月,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仅为4.5%。
更惊人的数字是,16家披露销量的乘用车上市公司中,有5家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困境。
经销商的日子更是难熬。
上半年,仅仅30.3%的经销商完成了销售目标,高达52.6%是亏损的!
新车对经销商的毛利贡献,竟然是负的22.3%!
这意味着,卖得越多,亏得可能越多。
74.4%的经销商面临价格倒挂,43.6%的倒挂幅度超过15%!
“现在都亏本卖车,全靠厂家的返利。”
一位上汽大众的经销商苦笑着说,“我们算是比较大的经销商,也没有多少钱来搞国庆促销。”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局面,让经销商们在面对国庆这样的促销节点时,自然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他们更愿意把促销资金留到年底,为冲刺销量做最后一搏。
“价格战”的终局?
还是新篇章的序曲?
这几年的汽车价格战,打得真是惨烈。
从数据上看,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了极点,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价格倒挂。
这不仅加剧了经销商的资金链紧张,也让他们在面对客流增长乏力、线上线索转化率低迷等挑战时,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那么,今年的“促销缩水”,是否意味着价格战的终结?
或者说,这仅仅是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的信号?
笔者的观察是,这更像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
当过度的价格战让整个产业链都难以承受时,回归理性定价,追求更健康的盈利模式,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未来的方向:从“促销”到“价值”
笔者认为,未来的汽车市场,单纯依赖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的时代,或许将一去不复返。
车企和经销商需要将重心,从“打折促销”转移到“价值创造”上来。
这意味着什么?
更精细化的用户洞察:深入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真实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多元化的营销策略:不再局限于价格战,而是通过优质的产品体验、创新的服务模式、以及社群运营等方式,建立更深层次的用户连接。
经销商角色的转型:经销商不再仅仅是“卖车者”,而应成为集销售、服务、体验、甚至社群运营于一体的“汽车生活服务商”。
给您的购车建议:耐心与理性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保持一份耐心和理性尤为重要。
明确需求,理性消费:不要被表面的“优惠”所迷惑,仔细评估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型。
多方比较,深入了解:在购车前,多渠道了解不同品牌和车型的真实优惠情况,以及经销商的口碑。
关注长期价值:除了价格,更要关注车辆的品质、性能、保值率以及售后服务等长期价值。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购车也是如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加上理性的决策,才能真正享受到“金九银十”带来的购车乐趣。
这场关于“价格”与“价值”的博弈,还在继续,而最终的赢家,一定是那些能够提供真正价值的参与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