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老王把丈母娘送回老家的路上,那老太太全程就跟个人形刹车踏板似的。"慢点!前面有车!""慢点!要变道了!"老王握着方向盘的指节都发白了,心里直嘀咕:我开出租那会儿您老还在村口跳广场舞呢,这会儿倒指挥起秋名山车神来了?
老司机最烦的就是副驾驶座上那张碎嘴。油门刚踩到七十,旁边那位就跟踩了电门似的开始嚎丧。前车明明还有三个车身距离,后视镜里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副驾那位已经把手刹都快薅出来了。这种时候老司机心里就跟灌了二两老白干似的,火辣辣地烧得慌——合着您这是把我当驾校刚毕业的愣头青呢?
有个开大货的师傅说得在理:"副驾驶喊慢点,就跟厨子炒菜时旁边站个老太太,一个劲问熟没熟咸不咸,这不是帮忙是添堵。"去年他拉媳妇回娘家,高速上并个道愣是被喊出三声慢点,气得他直接开进服务区:"要不您来?我这A照是超市购物送的?"
其实这事儿透着股子黑色幽默。乘客总觉得司机眼瞎,殊不知老司机那双眼比雷达还灵光。前头五百米有个塑料袋飘起来,这边脚已经虚搭在刹车上了;右边岔道口站着个探头探脑的电瓶车,方向盘早往左打了三度。这些微操副驾根本看不见,就跟打王者荣耀似的,您还在清兵线呢,老司机已经预判了对面打野的走位。
最绝的是那些自带惊悚滤镜的乘客。高架上开七十嫌快,变道时后车还在百米开外就尖叫,红灯前两百米开始倒抽凉气。上个月小李拉同事去机场,那位爷愣是把商务舱坐出了跳楼机的感觉——但凡有个车灯晃过,立马表演徒手拆车门。到地儿一看,好家伙,真皮座椅上五个手指印,不知道的还以为车上闹黄大仙呢。
有个开了三十年车的老师傅总结得精辟:"副驾分三种,靠谱的帮你盯盲区,懂事的闭嘴睡觉,最怕遇见那种自己吓自己的戏精。"他去年载亲家母去喝喜酒,老太太看见个洒水车就开始念往生咒,非说人家要侧翻。结果到酒店发现,老太太安全带愣是勒出两道红印——这哪是坐车,分明是来渡劫的。
要说这里头的门道,就跟吃火锅蘸料似的讲究。真正有用的提醒得是"右边有电动车窜出来",或者"左后视镜盲区有摩托"。去年小张媳妇那句"电线杆后面窜出个孩子",比一百句慢点都管用。可有些人偏不,就跟复读机成精似的,看见斑马线要喊,遇见弯道要嚎,红绿灯变黄那秒能喊出帕瓦罗蒂的高音C。
有个心理学教授分析过,这种事儿本质上跟信任度挂钩。就像您不会教米其林大厨怎么颠勺,不会指导外科医生怎么下刀,可一到车上,甭管对方是二十年驾龄的老把式,照样觉得人家会带着全车人投胎。这种迷之自信,跟教公鸡打鸣差不多荒唐。
跑长途的老油条们都懂,对付这种副驾得讲究策略。的哥老周有招绝的——备副耳塞搁手套箱。遇见话多的主儿,先客客气气递过去:"您受累,我开车习惯听导航。"其实导航早关了,纯粹图个耳根清净。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现在路上跑的车越来越多,可懂乘车礼仪的反而少了。真正的好乘客要么帮着看路,要么闭目养神。最怕那种自己吓自己还要拖全车下水的,跟个行走的刹车警报器似的。要按老司机的脾气,这种副驾就该塞后备箱——反正那儿没刹车踏板可踩。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