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看一家公司,最直接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它赚不赚钱。
可最近汽车行业里头,江淮汽车这事儿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翻开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明明白白写着亏损了7.73亿元,这么大个数字,按理说大家应该挺担心的。
但奇怪的是,市场上不仅没人唱衰,反倒是一片看好,连带着公司的股价都涨了不少。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家账面上亏着钱的公司,凭什么能让大家觉得它前途一片光明呢?
这背后,其实是江淮正在下的一盘大棋,一盘关于“高端化”的豪赌,而这场赌局的关键,就在于它手里握着两张截然不同的牌。
咱们先说说江淮手里那张最稳的“底牌”——商用车。
可能很多朋友对江淮的印象还停留在它生产的家用小轿车或者SUV上,觉得它在乘用车市场里声音不大,有点不温不火。
但实际上,在商用车那个领域,江淮绝对是响当当的一块招牌,是它真正的“压舱石”。
这块业务有多稳呢?
它就像一个家庭里最能干、最靠谱的顶梁柱,不管外面风雨多大,总能稳稳地撑起这个家。
在如今乘用车市场竞争得跟“角斗场”一样,大家为了抢客户都快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江淮的商用车业务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
就拿前段时间在成都举办的大型车展来说,江淮一口气推出了两款很厉害的新皮卡,一款是插电混动的,一款是纯电动的。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明江淮已经把自己在新能源领域攒下的技术,都用到了自己最擅长的商用车上。
那款叫悍途PHEV的混动皮卡,综合续航能超过1000公里,这一下子就把很多人担心的“跑不远”的问题给解决了,而且力气特别大,拉货爬坡都不在话下。
另一款纯电动的悍途EV,是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硬派纯电四驱皮卡,装上宁德时代的大电池,一次充电也能跑500多公里。
这两款车的出现,标志着江淮的皮卡正式进入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时代。
光说产品可能不够直观,我们看看数据。
今年前七个月,江淮的皮卡卖了超过3.6万辆,新能源轻型卡车的销量涨了46%,新能源重型卡车的交付量更是翻了一倍还多,增长超过180%。
更厉害的是在国外,江淮的中高端轻卡出口量,已经连续十四年都是全国第一了,在世界上有好几个国家,每年都能卖掉上万台。
你看,当别的车企还在国内市场为了三五百的优惠争得面红耳赤时,江淮的商用车早就在全球范围内扎下了深根,赚着实实在在的利润。
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商用车业务的收入是106.42亿元,而乘用车业务是48.60亿元,前者是后者的两倍还多。
有了这么一个强大又赚钱的“后盾”,江淮才有了底气和本钱,去乘用车市场里闯一闯,去赌一把那个看起来风险很高,但回报也同样巨大的“高端梦”。
现在,我们再来看江淮手里那张充满变数的“王牌”——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高端品牌“尊界”。
在乘用车领域,江淮其实一直没闲着,从早年自己搞新能源,到后来推出思皓、钇为这些子品牌,再到和德国大众汽车合作,它一直在尝试各种不同的路子,可以说是个敢于折腾的“探索者”。
而这一次,它选择和华为站在一起,似乎终于找到了那条最有可能通向成功的路。
“一切为了尊界,为了尊界的一切”,江淮集团的董事长项兴初在公开场合说的这句话,份量很重,能听出那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市场也确实给了他非常积极的回应。
尊界S800这款车,上市才87天,销量就突破了1.2万辆。
在现在这个高端电动车市场,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对“江淮制造”加上“华为技术”这个组合非常认可。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中国汽车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最好时机,真的已经来了。
为什么说是最好的时机?
你想想看,现在我们身边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已经变了。
大家不再是盲目地迷信外国品牌,而是越来越看重实实在在的技术和体验。
同时,像华为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领域的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链也越来越完善,从电池到芯片,很多核心部件都能自己生产。
天时、地利、人和都凑齐了,尊界就像是踩着这个风口起飞的。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尊界卖得好,还不是沾了华为的光?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江淮和华为的这次合作,远不是“你给我提供零件,我给你组装成车”那么简单。
用江淮董事长的话说,过去的汽车产业,车厂和零件厂就像一根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各干各的;而现在,必须变成一张紧密交织的“网”,大家的技术、信息、资源都要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为了织好这张“网”,江淮是下了血本的。
他们组建了一支超过5000人的研发团队,还专门在上海建了研发中心,跟清华、中科大这些顶尖学府一起搞技术攻关。
他们跟华为一起打造的那个“尊界超级工厂”,更像是一个拥有超级大脑的智能体,它能通过无数的传感器,每秒钟收集30万条数据,在电脑里建立一个和现实工厂一模一样的虚拟模型,通过分析这个模型,工厂就能自己发现问题、不断优化生产流程。
用这种方式造出来的车,它的精密度和品质,自然就和传统的生产线不是一个概念了。
更重要的是,江淮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并没有想着“躺平”吃现成的,而是拼了命地加大自己的研发投入。
2024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8%,到了2023年上半年,这个比例更是提高到了11.44%,真金白银地砸进去了22.16亿元。
江淮心里很清楚,靠别人终究是靠不住的,必须得有几样自己压箱底的“独门绝技”,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他们要走的,不是去模仿奔驰、宝马那些传统豪华车,用真皮、木头堆砌出来的豪华感,而是要开创一条全新的路,一条用最顶尖的科技来定义豪华的“新路”。
这,或许就是江淮虽然暂时亏损,却依然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根本原因。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传统车企在时代变革面前的决心和行动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向上突破的希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