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在高速上跑出了接近450公里的实际续航——这可能是20万级纯电SUV中最接近真实用户场景的耐力成绩
我们拿到的是702超长续航Max版,CLTC标称702公里,电池80.8度
测试那天北京高温36℃,车上两人加设备,空调23℃两档风,胎压按标准打满,从满电出发,一路压着限速在京雄高速、大兴机场北线、南六环上循环绕圈
最终,这车在高速上坚持跑了448.7公里,表显电量和续航同时归零
说实话,这个成绩不算意外,但足够扎实
均速91.6km/h、近五小时连续行驶——别说电动车,人开这么久都得喊累
按照交通法,连续驾驶四小时已经算疲劳驾驶,G7这续航能力,完全覆盖了单次行车极限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鹏G7最终趴窝总里程是451.6公里,续航达成率64.3%
对比近期我们测过的一些同级车型,比如小米YU7、智界R7,G7虽然略逊一筹,但别忘了——它是一台车长超4.8米、整备质量超2吨的中型SUV
这个电耗控制,其实已经相当能打
不过有个细节值得吐槽:电量归零后,G7只额外支撑了2.9公里
这意味着,如果你在高速上看到“续航为0”的提示,必须立马找出口——它几乎不给你“磨蹭”的空间
对比我们之前测的海狮05EV(归零后还能跑近10公里),G7这点确实有点紧张
我也注意到系统在低电量时的提示逻辑:电量剩9%时电池图标变黄,7%时车机开始自动搜充电站,4%变红,2%时空调制冷减弱……
但这些警示缺少强度递进的感觉,如果在5%左右加入提示音,会更清晰
值得表扬的是它的低压电冗余——哪怕趴窝后被拖车拖了一小时,小电瓶依然没断电,插上枪立马就能充,这点做得非常靠谱
说到充电,才是小鹏G7真正亮绝活的地方
我们在房山云快充超充站实测,用400A电流、1000V电压的桩,34分钟充进去90.16度电,平均功率159.1kW——这数据甚至比极氪007GT还高15kW
回看充电曲线就更惊人:
从10%到74%电量区间,G7一直顶着250kW以上的功率充电,最高冲到259.6kW
这意味着如果你能找到电流更大的桩,它的补能速度还能更快
75%之后功率逐步下降,85%时掉到100kW以下,进入涓流状态——但整体来看,G7的充电性能绝对属于当前纯电市场的第一梯队
老实说,以前我们总吐槽国产电动车“续航虚标”,但像G7这样敢做实打实高速测试、并且把充电效率也拉满的车型,确实越来越多了
别忘了这车才卖20万出头啊
坐进车内,你能明显感觉到小鹏在家庭用车场景下的诚意:大五座布局、后排空间甚至比G9还宽裕,座椅填充柔软,HUD清晰度高,四座通风加热……作为家用SUV,它的配置和舒适度是在线的
开起来则是典型的舒适调校,滤震稍显生硬,细碎振动处理得不够干净——但想想价位,也能接受
说到底,大家买电动车最焦虑的是什么?
一是续航不准,二是充电太慢
小鹏G7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同价位优秀水准
尽管电量归零后的缓冲里程偏短,但满电状态下451公里的高速实测续航,足以让大多数人从容地跨城出行
而半小时补能90度的超充能力,更是大大降低了里程焦虑
行业里常说“续航是电动车的第一竞争力”,如今看来,补能效率或许正在成为第二个
从近期易车2025新能源极限测试也能看出,像上汽大众ID.3这类车型能在高温高速环境下拿下续航达成率冠军,靠的不仅是电池技术,更是整个能源管理系统的扎实调校
而反过来看,2024年仍有大量用户投诉电动车续航虚标——有消费者买了标称560公里的车,实际只能跑200多公里,厂商却以“打五折正常”敷衍回应
相比起来,小鹏G7能做到六四折的高速续航,其实已经是一种进步
它可能不是完美的——但没有完美的车,只有足够真诚的产品
G7让我们看到,二十万价位已经能买到续航扎实、充电迅速、空间宽敞的纯电SUV
next?也许下一步就是如何把低电量预警做得更人性、把能耗优化得更极致
而作为用户,我们期待的是更多车企愿意把真实数据摊开来说话——就像小鹏这次所做的一样
毕竟,开车的人不需要神话,只需要心里有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