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家看比亚迪汉245公里长续航版直播,感触颇深,这样发展下去合资车面临严峻挑战,15.98万起售的性价比让日系车压力山大

晚上在家刷比亚迪汉的直播,245公里长续航版突然来了,这续航数字有点耐人寻味。得承认,这数据放在15.98万起售价上,真的挺扎眼的——这价格、这续航,确实让不少合资车里的人难受。

我刚才跟旁边修理厂老李聊,他说,现在这电车续航越长越普遍,15万左右拿个两百多公里的,能买着挺划算的。他话里有点儿嫌麻烦的味道,毕竟修配件和维护起来,他更喜欢传统燃油车,电车多半得专门去4S店,麻烦不说,价格还高。但他也承认,年轻人眼光确实往电车跑。

晚上在家看比亚迪汉245公里长续航版直播,感触颇深,这样发展下去合资车面临严峻挑战,15.98万起售的性价比让日系车压力山大-有驾

先说说这15.98万长续航版,和之前2023年汉DMi卖的245公里续航其实差不多,不是什么全新突破。之前我也听过讨厌又来个245公里的说法,感觉老比亚迪有点套路。可仔细想想,像比亚迪这种自主品牌,它不是光拼续航,更拼性价比和整车质量,那些做工用料上不打折扣,这点儿比起同价位的合资车确实厚道。

你看市面上很多合资品牌,价格往上抬,配置又没跟上。比如两田那些熟悉的老劲敌,15万级别的紧凑SUV或轿车,要么自动档配不上,要么安全配置缩水。卖得好?大概率靠那些思想还停留在合资品牌就是品质保证的老用户撑场子。帮我算算,15万以内买个自动挡、对续航也有点需求的新能源,合资就比较吃亏了。国产品牌像比亚迪这波,很可能吃下主流用户。

说起供应链,我有段时间跑过供应商那边的厂,给大家形容下研发里的拉锯战。就像厨房里做一碗面,一碗看似普通的牛肉面,里面包含面条、汤底、牛肉三样材料。研发就像厨师不停地调整汤底的盐味、牛肉的嫩度和面条的弹性,供应链就像菜市场,牛肉价格一变,厨师就得重新算成本。合资车企很多时候是买现成菜,自由度低,还得盯着价格;比亚迪这种集成供应链的厂商,像自家菜市场到厨房一步到位,调整灵活多了,也能做好吃还省钱的牛肉面。

晚上在家看比亚迪汉245公里长续航版直播,感触颇深,这样发展下去合资车面临严峻挑战,15.98万起售的性价比让日系车压力山大-有驾

这里得自我纠正一句:一开始我想说,比亚迪的续航数字其实没什么惊喜,但实操体验和整体打法会把合资品牌给逼到对壁的角度上。毕竟合资品牌不光是技术更新慢,更多是渠道和策略不变。你知道吗?合资车的经销商人员就和我说过,只要价格高,配置低,卖得不理想,我就找理由给顾客推荐国产同级别车,说实话,这不是卖假货,是市场在变化。听着挺舍不得的吧?

这阵子我翻了翻笔记,看到去年对比广汽丰田和比亚迪某一款SUV做过客户满意度调研,样本不过30台左右,但反馈相当实际。比亚迪的用户反映即使不是顶配,开起来厚实而合资车的老用户则更多抱怨配置没变,价格却涨了,这情绪从侧面反映出合资品牌没撑住的隐忧。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回续航,245公里电续航对于城市日常通勤来说已经够用,尤其是现在充电桩普遍比以前多了很多。对不少买家来说,这个续航和15万价格就很吸引。虽然有人会说,真正跑长途还得拿纯燃油车或者更高端纯电,但你仔细想想,像我表哥那种上下班通勤30公里,不用搞复杂的长跑续航,这类车完完全全满足需求。

晚上在家看比亚迪汉245公里长续航版直播,感触颇深,这样发展下去合资车面临严峻挑战,15.98万起售的性价比让日系车压力山大-有驾

合资品牌就很尴尬了。价格不降,续航不涨,配置还原地踏步,旧有的忠实用户群又老化严重。市场行情摆那儿,客户自然流向更划算的国产品牌。

我猜,虽然不确定,但合资品牌内部应该也头疼。他们靠着历史积累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没少开会想招数。可惜很多决策走得慢,像喝茶等水开似的,不像比亚迪这种敢下狠手的,投入新能源就像下赌注。对他们而言,提升研发效率和供应链弹性感觉还没形成共识。

现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上升,数据虽说只是估算,市场份额已经有30%左右。合资车想要维持之前14%左右的销量比例,压力山大了。

晚上在家看比亚迪汉245公里长续航版直播,感触颇深,这样发展下去合资车面临严峻挑战,15.98万起售的性价比让日系车压力山大-有驾

我心里还嘀咕一句,合资车真要是再不改善,未来可能连那些日系车标的铁粉都得开始摇头了。这话我先不多讲,不然跑题又长了。

想问你们,作为消费者,你们觉得合资车还有什么招数翻盘?是靠价格杀回去,还是配置上恶补新能源?还是等自家技术真成熟了再大举进场?我倒是很想听听你们怎么想。

每次我看到比亚迪车型上的那个藏蓝色车内氛围灯,心里总觉得挺温馨的——用这么个小细节,能抓住这么多年月突破的目光,不是偶然。

晚上在家看比亚迪汉245公里长续航版直播,感触颇深,这样发展下去合资车面临严峻挑战,15.98万起售的性价比让日系车压力山大-有驾

汽车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幻莫测,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谁又知道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