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魏来首秀,贾跃亭助力魏牌高山,成功进军北美市场

最近,汽车圈里出了个新鲜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在讨论。

说的是贾跃亭在美国那边发布了一款新车,这车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把车头前面那个进气格栅,就是咱们平常说的“中网”,给换成了一整块大屏幕。

这下可就热闹了,这块屏幕能干的事儿可多了,不光能显示各种自己喜欢的图案,据说还能直接在上面放动画片,甚至有人在旧金山街头看到,这车就停在路边,车头正放着漫威的电影,引得路人纷纷停下来围观拍照。

一时间,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觉得这太酷了,简直就是科幻电影照进了现实,是未来汽车该有的样子;也有人觉得这纯粹是瞎胡闹,不切实际,就是个花里胡哨的噱头。

法拉第魏来首秀,贾跃亭助力魏牌高山,成功进军北美市场-有驾

这事儿一出来,确实挺吸引眼球的。

你想想,开车出门,车头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品牌标志,而是能随时更换的个性化图案。

今天心情好,换个灿烂的笑脸;明天要去看球赛,直接把主队的队徽亮出来。

甚至有人说,这车还能下载不同品牌的车头造型,想开“奔驰”就换个三叉星徽的图片,想开“宝马”就换个双肾格栅的图案,听着跟玩换装游戏似的。

在上海的一次车展体验活动上,据说有七成的人都选择把自己的微信或者微博头像设置成了车头背景。

这一下,汽车就不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了,它成了一个巨大的、可以移动的社交名片,走到哪儿都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心情。

这种感觉,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确实不小,感觉自己和车真正地融为一体了,随时随地都在表达自我。

但是,新鲜感和好奇心过去之后,大家就开始琢磨了,这东西真的实用吗?

法拉第魏来首秀,贾跃亭助力魏牌高山,成功进军北美市场-有驾

一连串的现实问题也跟着浮出水面。

首先最要命的就是电耗问题。

咱们都知道,电动汽车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续航里程。

这车头顶着这么大一块高清屏幕,一天到晚亮着,那得有多费电?

有好事的人做了个测试,结果显示,如果用车头的屏幕播放4K高清的动画片,这辆车的续航里程会减少将近四成。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本来充满电能跑500公里的车,你为了在车头放个电影,结果只能跑300公里了,中间得多找好几次充电桩。

为了让路人看个热闹,自己却要为“里程焦虑”买单,这笔账算下来,恐怕大多数车主都会觉得不划算。

法拉第魏来首秀,贾跃亭助力魏牌高山,成功进军北美市场-有驾

尤其是在跑长途高速的时候,每一格电都金贵得很,谁还有心思去管车头屏幕上放的是什么呢?

除了费电,安全和法规也是个大问题。

车头那块屏幕,整天风吹日晒的,尤其是在夏天,太阳一暴晒,温度能有多高?

有说法是屏幕温度可能会超过80度。

这么高的温度,对屏幕本身的寿命是个巨大的考验,时间长了会不会出问题?

更关键的是,电动汽车的电池就在车底下,车头这么个“发热源”会不会带来安全隐患?

这都是让人捏一把汗的事。

所以,咱们国家的工信部也注意到了这类新设计,已经出了新的标准,明确要求车身外面的屏幕必须通过严格的散热和安全测试,不然根本不让你上市销售。

法拉第魏来首秀,贾跃亭助力魏牌高山,成功进军北美市场-有驾

另外,开车的时候在车头上放电影、放广告,这算不算违法呢?

这会严重分散其他司机的注意力,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前阵子,这辆车就在美国的加州被交通管理部门开了罚单,理由就是在公共道路上播放广告,属于违法行为。

在国内,也有车主把车头换成很夸张的卡通图案,结果开回小区,被物业给拦住了,说这样影响小区的整体形象,不让停车。

看来,个性表达也得有个边界,不能影响到公共安全和秩序。

再说说这车的买卖情况。

法拉第未来的官网上说,这车预订已经超过一万辆了,而且都是付了钱的真实订单。

这话听着挺厉害,但仔细一打听,里面的门道也不少。

法拉第魏来首秀,贾跃亭助力魏牌高山,成功进军北美市场-有驾

有消息说,这一万个订单里,很多都不是咱们这样的普通个人买家,而是租车公司下的单。

他们看中的是这车的话题性,买回去可以用来做展览、搞活动或者租给那些想尝鲜的人,靠这个来赚钱。

而真正的个人用户,要想预订,得先交5000美元的订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也说明这车的门槛并不低。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提出一个商业模式,说以后车主可以把车头的屏幕租出去放广告,比如放个星巴克或者耐克的广告,赚到的广告费,车主和公司分成。

这听起来好像挺美,车还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但反过来想,你愿意花大价钱买辆车,结果天天在外面给别人当移动广告牌吗?

这感觉也挺奇怪的。

所以很多人怀疑,这所谓的一万订单,更多的是为了把股价炒上去,给资本市场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至于最后能有多少车真正交到普通消费者手里,还是个未知数。

法拉第魏来首秀,贾跃亭助力魏牌高山,成功进军北美市场-有驾

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车的保值率也是个大问题。

二手车商们普遍不看好,有人预测,这种车开上三年,卖二手的时候可能连原价的三成都卖不到。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车头那块屏幕。

它太金贵了,平时开车难免有个小剐小蹭,普通车换个中网或者保险杠,几百几千块钱就搞定了。

但这车要是把屏幕给撞了,那维修费可能就是个天文数字。

这么一个巨大的潜在维修成本摆在那,二手车买家谁敢接手呢?

一个东西再酷,如果它又贵又容易坏,还不保值,那新鲜劲儿一过,估计就没人愿意为它买单了。

看到这里,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国内的汽车企业在干什么。

法拉第魏来首秀,贾跃亭助力魏牌高山,成功进军北美市场-有驾

相比这种追求极致“博眼球”的设计,我们自己的品牌显得要踏实和务实得多。

比如比亚迪,他们的一位工程师就说过,他们也在研究新的屏幕技术,但他们的目标不是更大更亮,而是要更省电、更耐用,这是从用户的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的。

比亚迪这些年,一直把精力放在刀片电池、DM-i混动这些核心技术上,解决的是电动车最根本的安全、续航和使用成本问题,这些才是老百姓买车时最关心的。

再比如蔚来,他们虽然也玩科技感,但他们的创新更多是围绕着用户体验。

他们搞的换电站,就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虽然投入巨大,但确实让车主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些创新,可能没有在车头放电影那么炫酷,但它们都是在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提升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本质属性。

所以说,一个新事物出来,我们当然要保持好奇和关注,但也不能被表面的花哨迷了眼。

汽车的未来发展,肯定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个性化,但这都应该建立在安全、可靠、实用的基础之上。

那种为了炫耀而牺牲续航和安全,把车变成一个昂贵又脆弱的“电子玩具”的做法,可能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真正的进步,还是来自于那些脚踏实地,用心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产品。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国内的汽车企业正在走的这条路,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可能走得更稳,也更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