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人民币,在国内或许能勉强够到一辆中配燃油SUV,空间逼仄,配置堪忧。可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同等价格却能拥有一辆起亚PV5纯电MPV:宽敞舒适,智能便捷,续航里程更是高达400公里。这悬殊的对比,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是不同时代、不同场景,却同样揭示了某种令人不安的失衡。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差异,更是技术鸿沟、消费环境差异的体现。起亚PV5搭载的OTA升级、智能驾驶辅助、V2L对外放电等功能,在国内许多车型上仍是高端配置,甚至缺席。一些国内车企,却仍在用着过时的技术,售卖着高价的“情怀”。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科技剥削”吗?用老旧的技术、低劣的产品,收割消费者的信任和钱包。
我们勤恳工作,努力生活,却仿佛永远追赶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难道我们注定要成为被“收割”的对象?面对如此境况,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技术红利”?
这种“内外有别”的现象,并非个例。手机、家电、甚至日常用品,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这背后,是某些企业漠视消费者权益的短视行为,更是市场监管缺位、行业标准滞后的体现。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低的价格,更是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更透明的消费规则。正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消费者权益,应当被放在首位。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内外有别”的歧视性定价行为。同时,也要鼓励自主创新,扶持国内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
27万的纯电MPV,刺痛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钱包,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别让“朱门酒肉臭”的悲剧,在科技时代重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