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新能源汽车,话题总是绕不开那几家头部企业。
要说卖得最好的,那肯定是比亚迪,每个月的销量数字都高得吓人,稳稳地坐在头把交椅上。
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八月份,车市里头也上演了不少反转的戏码。
比如零跑汽车,一下子交付了五万七千多辆车,同比增长了快九成,成了新势力里的新科状元,风头一时无两。
在这一片热闹景象里,有一个身影却显得有些落寞,那就是理想汽车。
曾几何时,理想可是新势力里最会赚钱、最懂中国家庭的代表,可八月份只交出了两万八千多辆的成绩单,不仅被鸿蒙智行、小鹏、蔚来这些老对手甩在身后,甚至连刚入局的小米都比它卖得多。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已经是理想连续第三个月销量环比下滑了。
这就不禁让人想问,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理想,到底怎么了?
咱们先看看理想上半年的成绩单,其实也不能说很差。
总的来看,它的总收入和总交付量,还是要比很多新势力车企高出一截的。
但是,仔细扒一扒数据就会发现问题。
在交付量比去年同期多了7.8%的情况下,总营收反而还降了2.0%,只有561.72亿元。
这说明什么?
可能卖车的单价下来了,或者说利润空间被压缩了。
好在净利润还有17.43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那么一点点,算是保住了连续盈利的招牌。
可是在现在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市场里,光守住利润是不够的。
理想现在的位置有点尴尬,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站在山顶,虽然地位高,但想再往上爬一步都很难,底下却有一大帮年轻力壮的后辈摩拳擦掌,随时准备把他挤下擂台。
理想遇到的第一个大麻烦,就是它的纯电新车理想i8。
理想的创始人李想自己都承认,现在市场太卷了,他们出一个招,竞争对手能连出两招来应对。
这台i8,是理想寄予厚望的第一款纯电SUV,定位是“家庭六座SUV”,把理想最擅长的“冰箱彩电大沙发”那一套全用上了,零重力座椅、冷暖冰箱,各种智能化配置应有尽有,就是想把家庭用户的体验做到极致。
刚发布的时候,提供了三个版本,价格从三十二万多到三十七万。
可市场反应并不热烈,结果不到一个星期,理想就自己推翻了原来的定价,把三个版本合成一个标准版,卖三十三万九千八,还白送一万块的音响,相当于顶配版变相降了两万。
这么快就降价,说明订单确实不理想。
问题出在哪呢?
就在理想i8发布前后,对手们可没闲着。
蔚来旗下的新品牌乐道,推出了一款L90,定位和理想i8非常像,都是主打家庭用户。
虽然在续航和智能驾驶的硬件上,理想i8要更强一些,算是一分钱一分货,但乐道L90靠着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交付速度,抢走了大量的关注度。
更要命的是,华为系的问界M8纯电版也来了个“王炸”。
起售价三十五万九千八,续航里程和理想i8不相上下,但人家背靠华为这棵大树,品牌号召力太强了。
发布会刚开完两个小时,大定订单就冲破了七千台,华为的余承东更是直接喊出了“纯电之王”的口号。
相比之下,理想官方一直没公布i8的大定数据,这其中的差距和尴尬,不言而喻。
i8本身的产品力其实不差,它的充电效率和电池技术都是行业领先的,但这些优点需要用户开过、用过才能体会到。
而在买车之前,消费者看到的是它混乱的定价,以及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理想汽车撞上卡车”的负面舆论,这些都让很多潜在客户在掏钱之前犹豫了。
面对销量下滑和新车遇冷的困境,理想内部也做出了调整。
从财务数据上看,理想上半年之所以能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保住利润增长,主要是靠“节流”,也就是省钱。
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都砍了一部分,前者少了12.4%,后者少了9.4%。
靠着节衣缩食保住了利润,也保住了连续十一个季度盈利的好名声,这在资本市场上是能稳住投资人信心的。
但是,一个企业要发展,光靠省钱是行不通的,必须得想办法多赚钱,也就是“开源”。
可理想自己预测,第三季度的销量可能只有九万到九万五千辆,这比之前又是一个不小的下滑。
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九月份即将上市的新车i6身上。
如果i6再卖不好,那理想今年的纯电战略就算彻底失败了。
好在理想家底还算厚实,账上还躺着一千多亿的现金,不然真的经不起这么折腾。
所以,现在摆在理想面前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题:到底是攻,还是守?
或者说得更具体一点,是牺牲一部分利润去换取销量,还是保住利润和品牌形象,但可能要接受销量继续下滑的现实?
回顾理想的成功之路,它最早能实现盈利,靠的是三点。
第一,是增程技术,用一个小的发动机给电池充电,解决了当时大家对纯电车续航的焦虑。
第二,是精准地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用“冰箱彩电大沙发”打造出移动的家的感觉,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
第三,是“套娃”式的生产方式,L系列几款车共用很多零部件,大大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
但现在,这几招似乎都不那么好使了。
“大沙发”已经被各家车企学了去,成了标配;纯电市场高手如云,理想作为新玩家并没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一些负面舆论,想再靠粉丝护城也变得困难。
如果选择“以价换量”,就像i8那样降价促销,短期内或许能拉动销量,但长期来看会损害品牌的高端形象,也会让那些高价买了车的老车主心里不舒服,影响品牌忠诚度。
那么,向上进攻呢?
这就要求理想必须拿出真正有吸引力的新东西。
当“冰箱彩电大沙发”不再是独门绝技时,理想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
从理想管理层的表态来看,他们把宝押在了人工智能和出海两个方向上。
据说理想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进展顺利,计划明年就用在新车上,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同时,他们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准备把车卖到中东和欧洲去。
这些规划听起来都非常宏大,也很有前景。
但无论是研发更高级的自动驾驶,还是开拓海外市场,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这些钱最终还是要靠卖车来赚。
如果销量这个基本盘稳不住,那所有的宏伟蓝图都可能变成空中楼阁。
这就像一个循环,想进攻就需要销量来输血,但眼下的销量却在下滑。
这或许就是理想正在经历的“成长的烦恼”,主动求变的背后,是不得不忍受的一段调整期的阵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