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2015年交了5000块钱学费开始,我的考驾照之路就一言难尽。那时候信心满满,心想一把过不是什么难事。结果驾校先把我带去三门峡体检,没过,然后得去指定眼镜店配镜,得1000块钱,我当时就犯嘀咕了,这不坑人么?于是马上退学费,干脆买了辆老年代步车先凑合着开着,车虽然慢但自由自在。
2021年4月,我又回到了驾校,交了2700块这次的学费,补考费和练车费一合计也得4000多。开始说说科目一,第一次考试那天,相当紧张,电脑一开试题才做了两道,电脑就黑屏了,据考官说得耐心等半小时,最后时间不够,作答才完成1/3,挂了。第二次才算勉强过关——说真的这人机交互设计得这么糟,哪有这么折磨人的。
科目二来得更呛。第一次刷身份证没过,浪费了一次考试机会,回来补办了新身份证。第二次考试倒库,挂了。教练说不练不行,要交500块模拟练车费,我没法不交,花了钱第3次才过。老实讲,练车费这块,感觉不透明,倒库技术教练调整了几遍,跟玩游戏似的,有点赌运气。
到了科目三,好戏开场。第一次考试正好碰上疫情,不让聚集,考场限流十人,但我从早上七点等到中午十二点都没喊我,最后找考官问才知道,考试结束给忘了。我当时火大,真是没眼见。老师嚷嚷着我这波该投诉,实话说,没那胆量折腾。后面说能免补考费,算了。
第二次考科三,网断断续续,特别烦。灯光考试挂一把,网断了就1分未得。找考官说这叫天灾人祸,没办法。我心想,这天灾人祸也不能耽误我考试啊?当时心里骂街,真想说你们设备得升级升级。
第三次考试已经2023年了,中间断考一阵子,再恢复预约排期又难得,让我整整浪费了一年时间。上车那会儿心慌得不行,教练跟我说:一千块给我,我给你想办法。哈,我这脾气,哪里愿意花钱打擦边球,没办法只能上车。开着开着,安全员踩了刹车,说我方向不稳,我根本没听到语音提示。和他说,他只说信号延迟,弄得我头大。这事我气得大喊一声:不考了!转身跑去打工,真心累。
2024年元月,快到报名截止日,我又硬着头皮回来了。教练又开口要钱想想办法,我还是不愿意,结果还是被安全员踩了。那会心里憋屈得慌,想着只剩一次机会了,忍了。最终被迫改成自动挡考,自动挡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第五次考试,心理压力巨大,但有底气——毕竟老年代步车开了好几年。但结果依然被踩了,眼看快爆炸,我一气之下质问:绿灯闪烁为什么得停车?安全员说:那是绿灯闪烁信号,你没动作就是违规。这逻辑我有点没接招,好好的绿灯咋就变成了红灯呢?后来他不理我,揪我半路下车。我赶紧掏电话打上级,领导来了说三天后调监控,免你的补考费,这事闹得像个官司。
翻了翻笔记,我发现我这十年跑下来花了大约1.2万以上(含学费、补考费、模拟练车费等),时间跨度整整9年,过程坑多坑少,满满都是波折。朋友说,现在不给教练或安全员点红包,他们不乐意是常事,我心想,不是没想过给,是觉得这样没意思,靠实打实技术上去,才踏实。你们觉得呢,是不是我太固执?
说到供应链博弈,这些教练和安全员其实像供应链里的中间商,他们掌握节奏,也决定节奏,跟车企的零部件供货商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环出问题,全盘难转。教练口里一千块想办法就像是供应链中的加价环节,表面合理,实则灰色地带。
顺便跑题,我前两天和一维修师傅聊天,他说现在新能源车维修费用降了不少,让我算了下,以前一辆燃油车保养年均成本大概在7000元左右,现在电动车年均养车成本跌到4000元出头(体感加网上数据稍带不确定性)。养车成本这个概念,说不定以后连学车成本与养车成本比起来都要低很多。
回过头来看,我的点滴经历里,最多一群人在说要给钱才能过,这让我既无奈又反感。说实话,我内心也自嘲,道路艰难兮,心态差来考驾照,等于还得考心态。
说到这里你会不会奇怪,我为啥没换别家驾校?坦白说,我也想过,但每次重头来过得花成本、费时间心累。而且,换了驾校,难保体验会更好,谁知道流程会不会更坑?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次经历教给我一个体会:这些看似技术和规则的考核背后,藏着不少人为因素和灰色地带。对于大家来说,到底要不要给指导费,还是坚持老实做人,才是更值得每个人掂量的问题。毕竟这个绿灯闪烁到底算不算违规,到头来谁说了算?
留个问题给你们:如果你在我这场景下,要不要给钱?还是真的把技术练扎实了,凭实力拿证?在这个看人情世故的考试里,究竟哪条路更实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