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退订风波:信任危机背后的真相与思考

最近一周,小米SU7 Ultra的退订事件成为车圈热议焦点。

5月14日,一位自称车主的博主“风云XTony”在社交平台公开维权,称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前舱盖配置与宣传不符,存在“虚假宣传”嫌疑,并呼吁车主联合起诉小米。

随后,超过70名车主加入维权队伍,要求“退一赔三”,并组建了维权群。

事件发酵后,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于5月16日紧急辟谣,否认曾说过“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崩塌”等言论,并称相关报道为不实信息。

然而,争议并未平息。

5月18日,部分准车主收到小米汽车通知,称退订需经历“60天冷静期”,引发新一轮舆论反弹,律师指出此举涉嫌合同违约。

小米SU7 Ultra退订风波:信任危机背后的真相与思考-有驾

从车主提供的资料看,矛盾核心集中在两点:一是宣传中强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质疑未完全复刻原型车设计,导流和散热功能存疑;二是部分车主认为车辆性能参数(如马力)与宣传存在差异。

而小米汽车的回应始终围绕“沟通误解”和“技术解释”,但未能拿出让车主信服的解决方案。

这场退订风波,表面是配置争议,实则是消费者与车企信任关系的考验。

消费者维权不该被“冷处理”车主愿意花真金白银支持国产新势力,本质是对品牌的信任。

但当问题出现,小米提出的“60天冷静期”更像是一种拖延战术,而非诚意回应。

正如律师所言,若宣传与实車确有出入,車企应直面问题,而非用“冷静期”消解消费者情绪。

小米SU7 Ultra退订风波:信任危机背后的真相与思考-有驾

毕竟, 信任崩塌只需一瞬, 重建却要数年. 企业危机公关别玩 “文字游戏”。

李肖爽 的辟谣声明看似果断, 实则避重就轻. 否认 “退订导致崩塌”的言论,却未正面回应車主对配置缩水的质疑。

这种 “选择性回应” 反而加深了公众疑虑。

如果 小米 真问心无愧,为何不公开技术细节或第三方检测报告?

用数据说话,比高管喊话更有说服力。

新造車勢力 的 “成长阵痛”。

小米汽车 的处境值得深思。

作为跨界造車的新秀,它用 SU7 Ultra 高调营销迅速打开市场,但交付后的品控和售后短板也随之暴露。

这次事件给所有新势力提了醒:流量能带来订单,但只有扎实产品和透明服务才能留住用户。

小米SU7 Ultra退订风波:信任危机背后的真相与思考-有驾

小米 SU7 Ultra 的退订风波,也许只是智能电动车行业的一個縮影。

当消费者越来越懂得买車时,每一句宣傳、每一次承诺,都可能成为未来证据。

对于 小米 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展现诚意,用行动重建用户信任——比如公布争议配置测试数据、优化退款流程、甚至启动召回措施以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车辆。

毕竟,“高端化”的真正内涵,不仅仅是参数堆砌,更是在于对用户心声和体验的尊重。

这场风波最终会走向和解还是官司?

评论区聊聊吧!

如果你也关注企业与消费者权益平衡,不妨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听到你的声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