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新国标要推,违规锁功能,车主需学说明书

凌晨两点,实验场地的大灯冷冷地镶在黑底,每一辆测试车都像一摊沉默的金属,和夜色较劲。三号车的仪表盘上跳出提示——“请把手放回方向盘。”试验员,刚想眯一会,被提醒吓得一哆嗦。偏偏,这种提醒不是选装,而是强制。这一刻,技术与人性之间的那根安全绳,再次被拉得死紧。

如果你是车主,开着标配L2级辅助驾驶的新车,刚在高速公路上“甩手掌柜”享受巡航,还没炫多久,突然辅助驾驶锁了半小时,还被要求读完说明书,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成了“考试挂科”的考生?可偏偏,这种设定将成新常态——不是程序员的人性恶意设计,而是国家标准化管理的结果。

坊间总说L2自动驾驶要“强制落地”,但你细看工信部的通知,其实用的词是《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这名字看着像算法里的“组合模式”,还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无人驾驶,而是标准化的L2辅助驾驶。标准还在收集意见阶段,不过,等意见征集一结束,自动升级为“强标”,行业内的“落地“传闻就不是虚的了。真正的国标,要等到最快2026年1月才可能正式发布,但安静的等待,并不妨碍媒体和车企提前为自己排练一遍规则遵守和业务转型。

这份标准其实很像一封专业律师的辩护词。标准里不打感情牌,全靠证据链和细节堆砌。从系统分类到功能要求、试验方法、用户告知,再到触发禁用的场景设计,每一步都拿捏得死死的:

所谓基础单车道与多车道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干的事情其实很单纯:只能在高速公路跑单一车道或驾驶员授权下换道,碰到复杂情况就把权力请回给驾驶员。领航型系统算最复杂,能自动巡航并规避部分风险,但依然要让驾驶员随时负责,确保万一。试验方法也不含糊——从场地环境、载荷条件,到不被普及的夜间低光、道路实际场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这些流程背后,真正令人玩味的是那一套“禁用硬逻辑”:

- 只要你在一次开车时触发关键危险操作,辅助驾驶功能要锁三十分钟。不是你重启一下就能蒙混过关,必须完成时间惩罚+强制学习。

- 哪怕只是手离方向盘、眼神游离在风景里、在系统升级提醒后继续装作无所谓,都有可能触发自动锁定。标准用词叫HOR(Hands On Request)、EOR(Eyes On Request)、DCA(Direct Control Alert)、RMF(Risk Mitigation Function),这些缩写,看着像医院急救术语,但说白了就是“用脚踢你一脚,让你重新认真做个合格的驾驶员”。

标准还详细规定了数据记录,确保所有关键时刻——比如碰撞前15秒、后5秒,动态驾驶任务是否被认真履行,全都留下数字足迹。未来事故调查,可能不再依赖老司机的“经验分析”,而是靠数据、图像和结构化事件流一通追溯,看谁是真正的失职。车厂和车主互不信任,没人认全责,于是标准做裁判。

*我不禁想,做算法的人最怕的,是靠“人工”加“罚站”来实现安全保障。大数据、AI、信息化,都还没有让辅助驾驶彻底摆脱人为失误,反而新国标回归了教育、提醒、强制学习和人机互动的老三样。像是开了高铁,最后还是靠小红旗指挥员在站台挥手示意。“如果车主误用辅助驾驶,标准可选择锁车并强制学习使用说明书”,这听起来比考试挂科还要扎心,技术的边界在这里被老老实实画了出来。*

辅助驾驶新国标要推,违规锁功能,车主需学说明书-有驾
辅助驾驶新国标要推,违规锁功能,车主需学说明书-有驾
辅助驾驶新国标要推,违规锁功能,车主需学说明书-有驾
辅助驾驶新国标要推,违规锁功能,车主需学说明书-有驾
辅助驾驶新国标要推,违规锁功能,车主需学说明书-有驾
辅助驾驶新国标要推,违规锁功能,车主需学说明书-有驾

我曾一度浪漫幻想过:辅助驾驶像围棋AI那样,从神经网络里自我学习最优策略,最后把人类驾驶员“劝退”,车企只需做硬件维护,枪手AI负责全场。而现实却冷峻地告诉你,L2级别的辅助驾驶仍是“辅助”,不是“替代”。车主责任不能丢,人性懒惰必须得治。哪怕是用“读说明书”、“生物识别”“账号培训确认”这样看似低级的办法,也比技术失控的风险要靠谱些。车主买车送“考试”,考不过功能不开,未来极有可能成行规。有媒体调侃,“以后买车送驾照不算什么,送操作考试才是硬通货”。

这其中当然有技术无力的无奈,但标准里的专业冷静,也流露出一丝对人工智能信仰的自嘲。算法会进步,AI会更强,但在安全这个问题上,数字社会的“人治”没能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在与技术并驾齐驱中获胜。

有车主吐槽,“车买回来,用辅助驾驶像小学生做作业,先做题再批改,做错直接零分”。其实标准也没想难为大家,而是怕技术太新,车主太敢;万一错误用法闹出事故,谁都说不过。车企售后也变成了持续教育机构,安全弹窗和定期推送,像是怕你“高风险职业病”发作,提前通知“今天不宜用辅助驾驶,明天别忘记复习”。算法工程师心里清楚,AI的边界和人性的弱点,是暂时无法交幅的。

有人问,未来的辅助驾驶是否会进阶到L3甚至L4,让车主彻底做甩手掌柜?毕竟现在没人和计算机下围棋,也没人和汽车赛跑。我的直觉是:随着算力和感知技术突飞猛进,今天的“自律+惩罚”或许会让位于“技术闭环、系统兜底”——真到那天,买车不用考试,只管享受。但现实的冷静,是标准还在用黑字白纸,定规则保安全。故事讲到这里,也许只有一句专业的留白:

“你觉得,自动驾驶究竟要靠人的自律,还是靠技术的进步?这场‘人-技术’的拉锯战,还要拉多少回合?”

诸位,不妨想想自己更相信哪一边。等到下一个标准落地,你也许早已不是那个需要考操作说明的驾驶员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