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电动化战略迟缓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金山区的工地上来了个新面孔——雷克萨斯新能源工厂的奠基仪式在挖掘机的轰隆声中正式启动了。这次可是大手笔,投资146亿,占地1692亩,计划2027年投产。按理说,这应该是雷克萨斯在电动化方面下大决心的表现。但问题来了,这个项目从动工到真正投产,居然要等800多天,中间还空窗了两年。也就是说,雷克萨斯的第一台“中国产”纯电车,还得等上将近三年才能下线。这背后,其实暴露出他们战略上的犹豫和迟疑。
雷克萨斯销量持续下滑
最近雷克萨斯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销量一路下滑,早就亮起了红灯。2022年全球销量直接跌了18%,中国市场更是猛降22%;到了2023年上半年,它在华销量又跌了18.5%,成了豪华品牌里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到了2025年,情况也没好转,前五个月加起来才卖了7.4万辆,销量还在持续下跌,势头根本停不下来。
更头疼的是,它的电动化产品几乎全军覆没。截止到2025年,雷克萨斯的新能源车好像就靠两个“油改电”的车型撑着门面:一个是UX EV,年销量才2279辆;另一个是NX PHEV,几乎没人关注。而他们首款纯电平台车型RZ,起价都36.99万了,续航和智能化配置跟同价位的国产新能源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结果就成了展厅里的“沉默展品”,根本没人买。
为了扭转局面,雷克萨斯在2025年的上海车展上推出了全新一代ES,想重新打个翻身仗,结果却因为设计争议遭到了不少吐槽。新车彻底抛弃了标志性的纺锤形进气格栅,纯电版用了封闭式前脸,混动版则换上了立体格栅。这种“去经典化”的操作,能不能吸引年轻人还不好说,但对老用户来说,一下子还真有点接受不了。
传统与创新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雷克萨斯的核心用户中,有68%都是35岁以上的群体,他们更看重的是低调的奢华感和车子的保值率。但现在的这代新车,却想用比较激进的外观设计去吸引年轻人,可又放不下自己品牌里那些传统的元素,结果就是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既不像老派的豪华,又没完全跟上年轻化的潮流。
作为目前唯一没有在中国国产的主流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的研发和供应链都高度依赖日本本土。2022年因为芯片短缺,工厂一度停工,导致中国很多经销商根本没车可卖。虽然现在启动了上海工厂,但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量产,这个时间点比新势力品牌的国产化节奏至少慢了五年,节奏确实有点跟不上。
面对这样的困境,雷克萨斯把希望寄托在丰田的固态电池技术上,宣称要在2027年推出续航1000公里、充电10分钟的新车。不过这其实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首先,这种固态电池的良品率和成本都还不确定。虽然听起来很先进,但量产工艺还没经过大规模验证,如果成本控制不好,消费者可能也不会买账。
固态电池竞争激烈
另外,固态电池这事儿可不只是雷克萨斯一家在搞。到了2027年,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中国车企的固态电池可能就已经开始商业化了。到时候,雷克萨斯所谓的“先发优势”恐怕早就没了。更扎心的是,当雷克萨斯还在等未来技术的时候,中国车企已经靠插电混动技术在市场上大杀四方了。而从目前的产品布局来看,雷克萨斯对混动这块儿似乎并没有太上心,现在市场份额掉得厉害,想再追回来可不容易。
汽车网评说:金山工地的打桩机还在轰隆隆响着,但雷克萨斯的转型节奏已经暴露无遗。一边是2027年才能投产的新工厂,一边是每个月都在下滑的销量报表;一边是频频发布激进的概念车,另一边却是技术平台年年修修补补。他们总想着等一个“完美”的技术,但中国市场只认“快鱼”。在油电切换的这场赛跑中,慢就是罪。现在金山工厂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但市场给雷克萨斯的耐心,可能比它正式投产的时间还要早到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