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车圈最近又扔了个响炮,炸得水花不大,但槽点够密。
一个叫睿蓝的牌子,上新了一款叫“蓝气球”的纯电小车,起步价4.29万,这价格是不是听着特亲民?
感觉就像隔壁王大爷都能闭眼入一台。
再瞅瞅配置单:210公里的CLTC续航,还给你整上个22kW快充。
第一眼看过去,好像还真挺香,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在城市里挪窝、兜里又没几个钢镚的“刚需族”量身定做。
但你先别急着喊“真香”,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便宜让你占?
车圈这地方,更是把“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刻在了骨子里。
这事儿最逗的地方,不在车,在卖车的套路。
蓝气球这车,给你两个选项:“活力版”和“乐享版”,一个4.29万,一个4.e69万。
我就纳闷了,这四千块钱的差价,到底差在哪儿?
结果你猜怎么着,就多一个7kW的充电桩。
车本身,一个零件不多,一个螺丝不少。
这操作,把我给看乐了,这不就是手机厂商玩的“环保”那套嘛,只不过人家是让你加钱买充电头,他这是让你加钱买充电桩。
说真的,这套配置摆出来,我脑子里压根就没给蓝气球留位置,直接跳出来的就是那个满大街跑的“人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
那才是这个价位真正的狠角色,硬生生从一片红海里杀出条血路。
你再看蓝气球,车长3米1,轴距刚过2米,塞个30kW的小电机,配一块国轩高科的17.03度磷酸铁锂电池。
这些数据,就像学生时代的标准答案,没错,但也绝对拿不到附加分。
如今这微型电车市场,卷得跟麻花似的,成本压得死死的,谁也别想整出什么黑科技。
五菱能站稳脚跟,靠的是什么?
是那遍布全国犄角旮旯的销售网,和那神乎其技的成本控制。
你睿蓝呢?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销量还在为两位数还是三位数发愁,凭啥跟人家在同一个擂台上掰手腕?
这时候就得聊聊出身了。
睿蓝,说是吉利和力帆生的“娃”。
一个国产大佬,一个昔日摩托巨头,听着背景挺硬。
但家里孩子多了,爹妈也难免偏心。
吉利手里的“亲儿子”熊猫mini,那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各种资源都优先喂。
轮到睿蓝这儿,能分到多少“口粮”,那就得看大哥吃剩多少了。
绝了,你把这蓝气球和吉利熊猫mini放一块儿比,简直就是“大家来找茬”的现实版。
电池、电机、快充功率,参数一模一样;就连那外观轮廓和尺寸,都跟一个妈生的一样。
这不明摆着嘛,就是同一条生产线上下来,换了个标,起了个新名,就当新车发布了。
汽车圈的“换壳大法”见怪不怪,省钱省事儿,效率高。
但你换壳也得讲基本法啊,价格上总得给点诚意吧?
这俩车,售价几乎没差,就是贴身肉搏。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配置、平台都一样,我为啥不选品牌更响、售后网点多到能开连锁超市的吉利,要去赌你这个售后还得用导航找的睿蓝?
为了几百块钱的优惠,搭上以后几年的用车体验,这账小学生都会算。
所以说,睿今蓝气球这场发布会,更像是一出内部消化剧。
它的对手压根不是五菱,而是自家的兄弟熊猫mini。
它想用一个新名字,去开辟一块新市场,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手里拿的刀,砍向的都是自家人。
这背后,其实是现在一大票二三线新能源品牌的真实写照。
没技术、没品牌、没渠道,只能在大厂的屋檐下讨生活,捡点人家剩下的技术平台,缝缝补补又三年,包装个新概念就推向市场。
可现在的消费者,早就被各种“新势力”教育得猴精了,谁是真材实料,谁是花拳绣腿,心里明镜儿似的。
这睿蓝蓝气球,就像往一锅沸腾的红油火锅里,扔了片毫无特色的午餐肉,翻了几个泡就沉底了,连点油花都见不着。
对咱们这些看客来说,热闹归热闹,真要掏腰包的时候,还得是那句话,多看多比,别被这些五颜六色的“气球”忽悠了。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