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加速度,一汽奥迪A5L领航版,作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

2025年10月30日,长春的薄雾还未散尽,一汽-大众长春奥迪工厂的总装车间已迎来历史性时刻,一辆灰色的一汽奥迪A5L领航版缓缓驶下生产线。这不仅是奥迪品牌的一款新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首个达成3000万辆产销规模的乘用车企业的里程碑见证。

中国汽车加速度,一汽奥迪A5L领航版,作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有驾

从1991年第一辆捷达下线到如今的第3000万辆,一汽-大众用34年时间,将中国从“缺车时代”推向“造车强国”的新高度。

从零到3000万的进化之路

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之路,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缩影。 1991年,第一辆国产捷达在长春下线,以“皮实耐用”的德系品质圆了无数家庭的轿车梦。

彼时,中国轿车年产量不足10万辆,汽车对普通家庭仍是奢侈品。 捷达的成功让一汽-大众在23年后(2014年)实现了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标志着企业从“制造”迈向“智造”。

此后,一汽-大众的增速不断刷新纪录:第二个1000万辆仅用时6年(2020年),第三个1000万辆更是缩短至5年多。 这种加速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张与技术体系的成熟。

2020年下线的第2000万辆车型新迈腾GTE,作为插电混动车型,预示了一汽-大众向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中国汽车加速度,一汽奥迪A5L领航版,作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有驾

智能燃油车的标杆之作

作为第3000万辆的载体,一汽奥迪A5L领航版并非普通燃油车。 它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技术,配备33个高性能感知硬件(包括嵌入式激光雷达),支持城区NOA、高速NOA和高级泊车功能。

这是中德合资企业首次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深度整合至燃油车平台,打破了“电动车才配谈智能”的固有认知。

动力上,A5L领航版采用第五代EA888发动机与7速S-tronic变速箱,配合中德团队联合调校的悬架系统,在保持奥迪传统驾控质感的同时,实现了“燃油+智能”的融合。

一汽-大众为此车推出“3000万辆回馈礼”,包括定金抵扣、保养套餐等权益,并计划在2025年广州车展正式上市。

中国汽车加速度,一汽奥迪A5L领航版,作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有驾

开放共赢的产业样本

一汽-大众的成长轨迹始终与中德合作紧密相连。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称,3000万辆是双方三十余年合作的卓越见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指出,这一成就证明了开放合作是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

一汽-大众累计营业收入超5.5万亿元,纳税超7300亿元,带动近50万个就业岗位。 从捷达、宝来等“国民神车”,到奥迪高端车型,一汽-大众的产品矩阵覆盖了主流、豪华与经济型市场,成为中德产业优势互补的典范。

中国汽车加速度,一汽奥迪A5L领航版,作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有驾

合资车企的新转型逻辑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一汽-大众选择“油电双轨”战略,而非简单抛弃燃油车。 A5L领航版的智能化突破,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燃油车通过智能升级,继续发挥供应链和用户基础优势。 与此同时,企业计划自2026年起推出11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型,加速电动化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合资车企正从“技术输入”转向“技术输入+本土自研+生态共建”的新模式。 一汽-大众与华为在智驾领域的合作,正是跨国车企与中国科技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例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