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又来新规,要贴能效标识贴!消费者了解产品更直观

(文|酒忆童年梦)

自2024年9月起,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式实施能效标识制度,要求所有在售车型必须在显著位置粘贴统一规范的能效分级标识,这一举措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消费进入“能效可视化”时代。

该标识参照全球通用标准设计,采用绿色到红色的五级阶梯式色块,直观反映车辆在行车、空调、驱动、补能四大系统的能效水平,并标注-10℃续驶里程衰减率等关键参数,彻底改变了传统CLTC续航等模糊表述方式。

新能源汽车又来新规,要贴能效标识贴!消费者了解产品更直观-有驾

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数据显示,首批参与测评的12款主流车型中,90%获得一级能效认证,其中小鹏P7+、大众ID.3等车型通过智能热管理系统实现冬季续航衰减率低于15%,而部分五级能效车型在低温环境下电耗增幅超过40%。这一变革显著影响了消费决策,第三方调研显示,68%的消费者将能效等级列为购车首要考量因素,倒逼车企投入“能效竞赛”:宁德时代推出CTP 3.0麒麟电池提升补能效率,比亚迪研发八合一电驱系统降低驱动能耗,蔚来则通过换电网络优化补能能效。

新能源汽车又来新规,要贴能效标识贴!消费者了解产品更直观-有驾

新能源汽车能效标识的实施,从信息透明、使用成本、用车体验等维度为消费者带来实质性利好,这五点不容忽视:

1. 破除信息壁垒,建立统一比较基准

标识强制要求车企公示标准化的核心数据,包括NEDC续航、百公里电耗(如12.3kWh/100km)、低温续航衰减率(如-7℃下续航缩水30%)等,终结了此前各品牌测试标准混乱、宣传续航虚高的乱象。消费者可通过标识直观对比不同车型的真实能耗水平,避免被“等速续航600公里”等营销话术误导。

2. 量化用车成本,降低全生命周期支出

以百公里电耗15kWh的1级能效车对比20kWh的4级能效车为例,按年均2万公里、电价0.6元/kWh计算,年电费支出相差达3600元,五年使用周期可节省1.8万元。高能效车型往往搭载更高效的温控系统和电驱技术,电池衰减速率降低约20%,间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3. 提升极端工况用车预期管理

标识中低温续航衰减率的强制披露,帮助北方消费者准确预判冬季实际续航。如某车型标注-7℃续航率为70%,消费者可结合通勤距离合理规划充电策略,避免冬季续航“腰斩”带来的突发亏电风险。中汽中心实测显示,标识数据与实际衰减误差已控制在±5%以内。

4. 倒逼技术升级,推动产品力普惠化

在能效等级竞争驱动下,2023年新上市车型的电机系统平均效率达96.5%,较2021年提升2.3个百分点;热泵空调普及率从18%升至47%,冬季暖风能耗下降40%。消费者无需支付高端车型溢价,即可在15万元级主流车型上享受800V高压平台、SiC电控等降耗技术。

5. 构建二手车价值评估新维度

能效标识成为新能源二手车残值评估的关键指标。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1级能效车型三年保值率较同级车高出8-12个百分点。标识中公示的能耗数据为二手车买家提供了可验证的能效基准,缓解了电池健康度不透明导致的估值偏差。

新能源汽车又来新规,要贴能效标识贴!消费者了解产品更直观-有驾

据工信部统计,标识制度实施后消费者投诉中涉及续航虚标的占比下降27%。随着2024年C-WTVC工况测试逐步替代NEDC标准,能耗数据将更贴近实际路况。未来若能纳入快充效率(如10%-80%充电时间)、电池循环寿命等参数,将进一步强化标识的消费指导价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