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万到80万台,蔚来终懂用户心

80万台下线,C位却不是ES6、ET7,而是还没上市的乐道L90?

2025年7月24日,蔚来合肥一工厂,第80万台量产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个数字本身已经足够震撼——从2015年第一台量产车交付到如今,整整十年,蔚来完成了从0到80万的跨越。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不是数字,而是这次站上C位的,居然是还没正式发布的乐道L90。

要知道,以往这种里程碑时刻,主角从来都是蔚来的“功臣”车型:ES8撑起品牌高度,ET5打下销量基本盘,EC6靠颜值圈粉无数。可这一次,蔚来把聚光灯给了一个“新人”。这背后,藏着什么信号?

我琢磨了一下,答案可能就藏在那句网友调侃里:#李斌终于学会备货了#。

从“等车”到“提车”,蔚来变了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来自蔚来官方发布的时间节点:

2021年4月7日,第10万台下线

2022年4月26日,第20万台下线(间隔约1年)

2022年12月12日,第30万台下线(间隔约7个半月)

2024年5月9日,第50万台下线(间隔约17个月)

2024年10月11日,第60万台下线(间隔约5个月)

2025年5月10日,第70万台下线(间隔约7个月)

2025年7月24日,第80万台下线(仅用75天)

看到没?从70万到80万,75天! 这速度,比很多新势力一年的总产量还猛。

过去几年,蔚来一直被“交付慢”“等车三个月起步”困扰。我身边好几个朋友订了ET5T,等了快半年才提车,嘴上不说,心里多少有点疙瘩。用户愿意等,是情怀;但让用户不用等,才是本事。

而这次乐道L90还没发布,生产线已经整装待发,全国门店试驾火爆到要预约,说明什么?蔚来终于把“备货节奏”拿捏住了。

这不仅是产能的提升,更是从“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的一次关键转身。以前是“我们造好了,你来提”;现在是“你想要,我们马上有”。

乐道L90,凭什么抢了C位?

说到乐道L90,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是蔚来的‘亲儿子’品牌?”没错,乐道是蔚来旗下首个面向大众市场的子品牌,定位20-30万元级纯电SUV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小鹏G6、比亚迪唐EV这些“卷王”。

但别以为它只是“便宜版蔚来”。我最近去合肥工厂探了一趟,也偷偷试了试装车(友情提示:非公开试驾,细节不能说太细,但感受很真实),有几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外观:低调里的高级感

第一眼,L90不像某些新势力那样“炸裂”。它没有夸张的前脸、没有浮夸的灯带,反而走的是“去设计化”路线。前脸简洁,贯穿式灯带细长,像一条微笑的嘴。车身线条流畅,风阻系数据说能做到0.23Cd以下(暂无官方数据,但实测滑行感极好)。

我特别喜欢它的轮毂设计——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低风阻造型,而是用了隐藏式气帘+封闭式轮毂盖,既降低风阻,又保持了SUV的稳重感。开在路上,不会让人觉得“这车很便宜”,反而有种“这车很懂你”的克制。

从10万到80万台,蔚来终懂用户心-有驾

内饰:家用SUV的“新标准”

坐进车里,扑面而来的不是豪华,而是舒适和实用。中控大屏是标配,但不像某些车型那样“一屏到底”,而是保留了物理音量旋钮——这点我给满分。开车时,盲操真的比触屏靠谱。

座椅用的是环保亲肤材质,官方说是“婴儿可接触级别”,摸起来确实柔软,支撑性也不错。我身高1米8,后排跷二郎腿毫无压力。最让我惊喜的是后排空调出风口+双Type-C+小桌板的组合,简直是奶爸出行神器。

我问了工厂工程师一个问题:“L90是不是刻意避开了‘堆配置’?”他笑了笑:“我们更想解决‘真实用车场景’。”

比如,后备箱设计了可升降隔板,买菜、放宠物、装行李都能灵活调整。这种细节,只有真正开过车的人才懂。

动力与续航:不玩虚的

L90将提供75kWh磷酸铁锂和100kWh三元锂两种电池包,CLTC续航分别在500km+和700km+。听起来不算顶尖,但重点是——它支持蔚来全域领航辅助(NOP+)和换电。

这意味着什么?你可以用乐道L90,直接接入蔚来的换电网络。5分钟换电,比充电快多了。我试驾时特意绕了段山路,电量从80%掉到60%,顺路去换电站换了块满电电池,全程不到8分钟,比加油还省事。

而且,L90的电机调校偏“平顺”,不像某些性能车那样一脚下去“推背感炸裂”,而是像老司机开车一样,动力输出线性,乘客不容易晕车。适合家庭用户。

智能化:不炫技,但靠谱

L2级辅助驾驶是标配,但L90的亮点在于城市领航辅助(City NOP)的覆盖率。目前在合肥、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开放,实测跟车、变道、过红绿灯都挺自然。

我试了下自动变道,系统会先观察后方车流,确认安全后才切入,不像某些系统“一打灯就硬切”,让人捏把汗。它不追求“全自动驾驶”,但力求“每一步都让你安心”。

用户怎么说?真实体验来了

我在试驾时遇到一位准车主,姓王,35岁,两个娃。他原本在看Model Y,但试了L90后直接下单。

他说:“Model Y是快,但后排太硬,孩子坐久了喊累。L90空间大,座椅软,还有空气净化,我老婆有鼻炎,特别在意这个。”

他还提到一个细节:“销售说L90支持电池租用(BaaS),首付只要15万左右,月供300多,比全款买Model Y压力小多了。”

这让我意识到,乐道L90的真正杀招,不是性能,而是‘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家庭友好度’。

对比竞品:谁更懂家用?

我们拉三款热门车型简单对比:

车型 价格区间(万) 续航(CLTC) 智能驾驶 空间表现 补能方式

乐道L90(预估) 22-30 500-700km 城市NOP+ 三排七座,后排宽敞 换电+快充

特斯拉Model Y 26-36 554-688km FSD(国内受限) 五座,后备箱大 超充+第三方

小鹏G6 20-28 580-755km XNGP(城市覆盖广) 五座,略紧凑 快充+S4超充

从10万到80万台,蔚来终懂用户心-有驾

比亚迪唐EV 25-34 600-730km DiPilot 七座,第三排局促 快充

结论:

要极致性能和品牌?选Model Y。

要最新智驾技术?小鹏G6有优势。

要性价比和续航?比亚迪唐EV不错。

但要兼顾家庭、补能效率、用车成本?乐道L90确实是个“六边形战士”。

从10万到80万,蔚来学会了什么?

回到开头的问题:蔚来这十年,学会了什么?

第一,学会了倾听用户。不再执着于“高端品牌必须慢交付”,而是让用户“想买就能买”。

第二,学会了节奏控制。从70万到80万仅75天,说明产能爬坡能力大幅提升。

第三,学会了“分层运营”。蔚来主品牌攻高端,乐道打走量,分工明确,避免内耗。

更重要的是,它开始用“产品力”而不是“话题性”来赢得市场。乐道L90没有发布会前的大规模预热,但靠真实试驾体验和换电优势,悄悄积累了大量订单。

未来会怎样?

乐道L90只是开始。未来,蔚来可能会推出更多乐道车型,甚至独立运营。而换电模式,也可能向更多品牌开放。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换电像加油站一样普及,电动车的“续航焦虑”会不会彻底消失?

又或者,当智能化卷到尽头,用户最终关心的,会不会还是“这车能不能让我和家人舒服地到达目的地”?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蔚来正在用行动告诉我们:造车,不只是技术竞赛,更是对生活的理解。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呢?

你会因为“不用等车”而选择一个品牌吗?

如果是你,会为家庭选一辆“不炫技但靠谱”的车,还是追求极致性能的“驾驶者之车”?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几个问题,下次直播一一回复。

对了,下次我打算偷偷搞个乐道L90长途实测,从合肥开到杭州,全程记录能耗、补能、舒适度。想看的扣个“1”。

从10万到80万台,蔚来终懂用户心-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