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L EV虽然和秦L DM-i都属于秦L车系,但事实上,这两台车的车身尺寸以及轴距都有较大差异,秦L EV 2820mm的轴距注定和2790mm轴距的秦L DM-i不是同平台产物,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台车理解成名字相似的不同车型。
那么,售价更高的秦L EV开起来到底怎么样?它的驾驶质感能否像他的轴距一样,向传统B级车看齐,试驾之后,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同时也给大家做一些理性分析。
看到秦L EV的第一感觉,就是和秦L DM-i高度相似,不过通过前保险杠还是能很快区分开EV和DM-i车型。坐进驾驶舱后,整体视觉上虽然挑不出太大问题,但总觉得没有海洋系列车型精致。而且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就是车内新车的味道有些大,也有可能是这辆车一直被暴晒的原因。
轻踩加速踏板后,车辆非常轻盈的跑了出去,这很符合纯电动力的预期,不过秦L EV的动力并不窜,它是非常线性的输出。车辆行驶到路面上,能够非常清晰地感觉到,秦L EV是舒适取向的调教方式,路面上的井盖接缝和小坑洼都能被这副舒适的悬架给熨平,整体感觉很是油润,因此在舒适性上,秦L EV完全可以向传统B级车看齐,甚至可以超越。
遇上几个弯角,转动方向盘后,心里其实对它的弯道表现已经有了预期,通常舒适的悬架在运动性能上都不会太出色。秦L EV的表现也的确是这样,转动方向盘后,车头的转向动作偏缓慢一些,车身的跟随也不是非常积极。因此这一切都在告诉驾驶者,秦L EV是一台兢兢业业的家用车,劈弯什么的找秦L EV那就有点自讨没趣了。
不过适当提高车速并加大转向幅度之后,秦L EV的动态表现又给了我一些惊喜。大幅转动方向盘后,我原本以为秦L EV会像艘船一样给不了我任何信心。但这次,我猜错了,这副柔韧的悬架在压缩到一定幅度后,突然变得很坚实,但又不是悬架触底后的那种死硬,它给到的支撑很充足。
快速变道或转弯时,悬架在前半段快速压缩,感觉好像要撑不住,驾驶者这个时候也会感觉到没多少信心,但后半段又变的很坚实,车身就这样被撑住了,姿态肯定不算漂亮,但好在能给驾驶者提供一定信心,不像前半段那样没底。
对于秦L EV底盘的这种动态表现,我们并没有觉得不好,毕竟在国内市场绝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这种舒适取向的底盘设定。
但在遇到前车急刹后,秦L EV的刹车真让我有些猝不及防,偏轻的刹车力度让人有种踩空的错觉,说实话,这个刹车脚感对整台车来说掉分挺严重。它和油门踏板的感觉非常割裂,因为油门踏板的力度正好合适,踩下去很有质感,但这个刹车的感觉好像是做完开发之后并没有和油门一起做调教。如果说的更直白一点,油门的质感其实跟主流合资B级车能保持相同水准,但踩到这个刹车之后,就感觉到自己好像开了一台玩具。
所以,这就很难让人做出取舍。本来整体感受都挺好,但这一个刹车脚感,直接让人心里泛起了嘀咕,这车到底是买还是不买?
秦L EV的急加速也有些瑕疵,快速踩下油门后,方向盘手感直接变轻,这让驾驶者在一瞬间有点控制不住车的感觉,但实际上通过方向依然能够操控车辆,只是这种感觉真的不好。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就是秦L EV的驾驶辅助。真心建议各位把这个功能只当作临时辅助,不要太过于依赖这套系统,天神之眼C开启之后,它的变道过于干脆,会让驾驶者心里没底,而且当驾驶者的判断跟驾驶辅助判断不一致,驾驶者想要抢回方向盘的时候,需要用比较大的力气,不是那种用力掰一下就能抢得过来。
因此,在我看来,秦L EV其实去掉变道超车这些功能,只保留ACC基础功能,用户接受度大概率反而能更高一些,因为有些功能好用和能用之间的差别真的太大了。
那么,秦L EV到底值不值得买?从文中我们能够看到,它的优缺点非常明显。我们认为,如果以B级车视角来看,刹车对整车拉分过大,会让准备下单的人产生犹豫,但如果结合它11.98万元的起售价以及2820mm的轴距尺寸,好像又可以容忍一些瑕疵。
所以,建议各位还是前往4S店试驾一番,看看自己对刹车脚感的容忍度如何?如果能接受这一点,且个人驾驶风格不急不躁比较佛系,那么这台车值得购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