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挺意外的。
广汽集团,就是那个生产传祺、埃安,还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特大型国企,新上任才几个月的董事长冯兴亚,居然在一次公开的行业大会上,非常坦诚地承认,广汽在过去十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这事儿可不小,一个这么大企业的掌门人,公开“认错”,这在咱们国内是很少见的。
他不仅在会上说了,还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把这事儿原原本本又解释了一遍,紧接着就宣布,整个广汽集团从现在开始,进入全面的“战时状态”。
这一下子就让很多人好奇了,广汽到底遇到了多大的坎儿?
这“战时状态”又是要跟谁打仗呢?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咱们国家现在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咱们先来看看广汽到底有多“急”。
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数字摆在那里的。
根据广汽集团自己发布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他们的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超过百分之十二,卖了七十五万多辆车。
销量下滑,直接带来的就是财务上的巨大压力。
预告里说,上半年预计要净亏损十八亿到二十六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去年同一个时间段,广汽还赚了十五个多亿的净利润,今年倒好,不但没赚钱,反而要亏掉这么多,里外里一下子差了三四十个亿。
这就好比一个家底殷实的家庭,去年还在盘算着怎么投资理财,今年突然就要为柴米油盐发愁了。
更让业内人士揪心的是,广汽的毛利率,也就是卖一辆车能赚多少钱的比率,已经跌到了百分之零点二一,这个数字在所有上市的汽车公司里,基本上是排在最后几名的。
这说明他们卖车几乎不怎么赚钱了,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所以,冯兴亚说的“战时状态”,真不是为了博眼球喊的口号,而是企业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再不想办法突围,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是什么样的战略失误,能让这么一个巨头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
冯兴亚自己给出了答案,就是小看了“增程式”和“插电混动”这两种技术路线。
时间回到十年前,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广汽其实已经开始研究增程技术了,技术上并不落后,甚至还承担了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
但是,当时广汽的高层认为,这种既能用电又能用油的技术,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性的东西,未来汽车的终极形态一定是纯电动的。
所以,他们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了纯电动车的研发上,觉得这才是抓住了未来。
这个想法在当时听起来,确实很有前瞻性,也很符合大家对未来科技的想象。
可市场的实际发展,却跟这个设想开了个大玩笑。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新能源车,心里最没底的是什么?
就是“里程焦虑”。
特别是节假日想开着车回老家或者出去自驾游,最怕的就是堵在高速上,眼看着电量一点点往下掉,而下一个充电桩还遥遥无期,那种感觉别提多煎熬了。
而增程和插电混动车,恰好就完美解决了这个痛点。
它们平时在市区里可以当纯电车开,安静又省钱;真要跑长途了,车里带的那个小发动机就能启动起来发电,或者直接驱动车轮,让你想跑多远就跑多远,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你看这几年市场上卖得特别火的理想汽车,还有华为深度参与的问界系列,它们的核心卖点之一,就是增程技术。
当这些品牌靠着精准抓住用户需求而大卖特卖的时候,坚守“纯电才是未来”的广汽,就只能看着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被别人分走。
这就是冯兴亚所说的,错失了发展机遇。
你以为是过渡的技术,恰恰是消费者当下最需要、最实用的选择。
面对这样的困境,新上任的冯兴亚没有选择回避问题,而是非常罕见地把问题公开化、透明化,这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
承认错误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纠正错误。
他立刻为广汽制定了一个宏大的反击计划,那就是打赢“三大战役”,并且定下了一个硬核目标:到2027年,广汽自主品牌的销量要占到集团总销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挑战年销二百万辆。
这个目标可不低,去年全国能达到这个销量的自主品牌,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只有比亚迪、奇瑞和吉利。
广汽这是要奋起直追,重回行业第一梯队。
这三场仗,第一场叫做“用户需求战”。
说白了,就是要把过去那种“工程师觉得什么好,就造什么车”的思路,彻底转变为“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车”。
最直接的行动,就是马上补课,快速推出增程和插电混动车型。
比如下个月,广汽旗下的高端品牌昊铂就要推出增程版的新车,未来两年还会有更多混动车型陆续上市。
更关键的一步棋,是广汽宣布要和华为全面加深合作,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华望”的新公司。
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采购,而是深度捆绑。
据说这家新公司已经在规划新的轿车和SUV了,同样会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选择。
在广汽自身品牌增长遇到瓶颈的时候,拉上华为这个在消费者心中自带光环的合作伙伴,无疑是想借助它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给自己注入一针强心剂,快速提振市场信心。
第二场仗,是“产品价值战”。
广汽的底子其实不薄,他们手里有两张好牌。
一张是技术牌,比如他们自主研发的弹匣电池,安全性很高,还有高效的电驱系统和超级快充技术。
现在,他们要在智能化方面继续加码,推出了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还要在旗下所有车型上普及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这个功能通俗点讲,就是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车子能更智能地辅助你驾驶,大大减轻驾驶疲劳。
另一张是安全牌。
广汽发布了一个安全体系,并且宣称要用“双倍的成本”来确保用户的安全。
在现在这个所有车企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打价格战的背景下,广汽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不计成本保安全,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广汽车就是安全”的牢固印象。
第三场仗,叫“服务体验战”。
这一点,广汽是在向那些新势力品牌学习。
冯兴亚也承认,在用户服务和体验上,新势力们做得确实好。
所以广汽也要改革,要建立“直联、直服、直营”的模式,减少中间环节,让厂家能直接听到消费者的声音,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他们还引入了一个叫“顾客净推荐值”的考核标准,简单说,就是只有当用户觉得车子好,愿意推荐给亲戚朋友时,相关的员工才能拿到高分和奖励。
在线上,他们推出了24小时的“超级管家”服务,有问题随时能找到人。
在线下,遍布全国的两千多家门店也要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
就连过去很保守的汽车软件升级,现在也变得非常积极,不断通过OTA给老车主推送新功能,让车子也能常用常新。
总的来说,广汽集团这次的“战时状态”,是一次被逼到墙角后的绝地反击。
新掌门人冯兴亚用公开认错的方式,展现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而随后提出的“三大战役”,则是一套逻辑清晰、目标明确的作战方案。
在如今这个竞争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的中国汽车市场,任何的迟疑和失误都可能是致命的。
广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次的自我革命能否成功,能否在这场残酷的生存之战中杀出一条血路,重新证明自己,值得我们所有关注中国汽车发展的人持续观察。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自救,更是中国传统汽车巨头在时代浪潮下如何转型求生的一个缩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