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得特别火,尤其是那些手里拿着十来万块钱,正琢磨着要不要换个电动车的朋友们,估计心里都泛起了嘀咕。
咱们都知道,过去一提到这个价位的纯电家用车,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十有八九是比亚迪。
特别是秦PLUS EV,那销量摆在那儿,简直就像班里的学霸,稳稳地坐在第一排,别人轻易动摇不了。
可就在前不久,一直以来给大家印象是专攻中高端、玩技术、有点“高冷”的小鹏汽车,突然不按常理出牌了,推出了一款叫MONA M03的新车,起步价直接定在了10.98万。
这一下,就好比一个平时专心搞科研的科学家,突然换上运动服,跑到操场上要跟体育生比百米冲刺,而且看架势还不是闹着玩的。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小鹏这回是真要放下身段,到最拥挤的市场上跟人“拼刺刀”了吗?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老百姓买车,最关心的无非就是那几样:花多少钱,能跑多远,空间大不大,用着省不省心。
咱们就拿这些最实在的标准,把小鹏M03和它的主要对手,也就是同为10.98万起步的比亚迪秦PLUS EV,放在一块儿比比看。
首先是续航,这可是电动车主最在意的“命根子”。
同样的价格,比亚迪秦PLUS EV能跑420公里,这个数据在之前已经很不错了,满足日常城市里上下班代步,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基本没问题。
但是小鹏M03一上来,直接把这个数字拉到了520公里。
这多出来的100公里,可不是个小数字。
它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周末想带着家人去趟邻市的郊野公园,或者去个稍远点的农家乐,心里就有底了,不用一路上老惦记着哪儿有充电桩,少了很多“里程焦虑”。
这种从“刚刚够用”到“绰绰有余”的转变,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来看尺寸和空间。
买家用车,一家老小坐着舒不舒服很重要。
小鹏M03的车身长度快到4米8了,轴距是2815毫米。
可能很多人对这些干巴巴的数字没概念,咱们换个说法。
这个尺寸,已经跟一些我们熟悉的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这些中型轿车差不多大了。
而它的对手秦PLUS EV,轴距是2718毫米。
这中间差了将近10厘米,这点差距体现在车里,就是后排乘客的腿能不能伸得更直,坐长途会不会觉得憋屈。
花紧凑型车的钱,买到了一个准中型车的空间,这种“占便宜”的感觉,谁不乐意呢?
电动车因为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天生在空间布置上就有优势,M03可以说是把这个优势发挥到了一个新高度。
如果说续航和空间是看得见的实惠,那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小鹏M03藏在骨子里的硬核技术了。
这台车有一个参数特别厉害,叫风阻系数,做到了0.194Cd。
这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道理很简单。
车在路上开,空气会对它产生阻力,就像我们逆风跑步会觉得更费劲一样。
风阻系数越低,就说明车子的造型越符合空气动力学,遇到的空气阻力就越小。
这就好比一个游泳运动员,穿上专业的紧身泳衣,游起来肯定比穿着大裤衩要快要省力。
目前这个0.194Cd的数值,是全世界所有量产的掀背造型轿车里最低的。
这么低的风阻,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电。
官方说这车跑一百公里,平均只用11.4度电。
咱们按现在家里充电桩一度电六毛钱来算,跑一百公里还花不到7块钱,比坐公交地铁都划算。
这可不是随便画几条好看的线条就能做到的,背后是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和反复试验,是真正的技术实力的体现。
当然,说到小札的看家本领,那必须是智能驾驶。
以前大家总觉得,这玩意儿是二三十万以上的高档车才有的配置,跟咱们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但这次小鹏是真下本了,在M03不到15万的顶配版本上,直接给配上了他们最顶级的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背后,是两块算力超强的英伟达Orin-X芯片在支撑,总算力达到了508TOPS。
这个算力水平,在同价位的车里,根本找不到第二个。
它能做到什么呢?
理论上,你可以在导航上设定好从家到公司的路线,然后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你开车,不管是城市里拥堵的红绿灯路口,还是高速公路上的并线超车,它都能帮你处理得妥妥当当,大大减轻了开车的疲劳感。
当别的车还在宣传“我有定速巡航”的时候,小鹏已经把“高阶智能驾驶”拉到了十来万的价位,这对于整个市场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心里都有个大大的问号:小鹏凭什么能把这么多好东西,塞进一台这么便宜的车里?
它难道不赚钱了吗?
这就得聊聊M03有点特别的“出身”了。
这台车,它最早并不是小鹏自己从零开始研发的,而是来源于之前滴滴公司的造车项目。
当时滴滴是想为自己的网约车平台,专门打造一款最合适的运营车辆。
你想想,什么样的车最适合跑网约车?
那肯定是结实耐用、空间大、超级省钱、维修保养便宜。
所以,这台车在设计之初,骨子里就刻着“成本控制”和“实用至上”的基因。
后来,滴滴不造车了,小鹏就把这个已经开发得差不多的项目给接了过来。
这一下就说得通了。
小鹏相当于省下了一大笔从无到有的研发费用和时间,直接拿到一个底子非常好、成本控制得又很出色的“半成品”。
然后,小鹏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给它加上去。
比如,换上自己技术更先进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把自家最强大的智能驾驶大脑和智能座舱系统装进去,再请设计师把外观内饰做得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一台原本可能主要面向B端市场的“工具车”,就华丽转身,成了一款非常有竞争力、面向广大普通家庭的“智能家轿”。
它既保留了原来项目带来的低成本、大空间、皮实耐用的优点,又被注入了小鹏品牌的科技灵魂。
所以,小鹏推出MONA M03,这步棋走得非常聪明。
它不再是那个只在天上谈技术、谈理想的新势力形象,而是真正沉下心来,研究透了主流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然后用对手最擅长的方式——也就是超高的性价比,来发动进攻。
但它的性价比又不是简单的“价格便宜量又足”,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上了自己独有的、别人很难模仿的智能驾驶和技术优势。
这给整个10-15万价位的纯电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它告诉所有的竞争者,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单比谁的续航长一点,谁的价格低一千,而是要比谁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智能、体验更好的产品。
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内卷”绝对是好事,这意味着我们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更先进的汽车产品,选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