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大车不好开? 仰望U7用5.3米车身甩出95.78km/h麋鹿测试成绩
传统观念里,车长超过5米就像开着一条船——转弯笨重、停车头疼、高速发飘。 但仰望U7这款车长5.3米的D级轿车,却能在麋鹿测试中跑出95.78km/h的成绩,甚至超过了部分性能跑车。 有专业媒体试驾后感叹:"它的平稳和极限完全不取决于个人技术,而是车辆本身就能达到的效果"。 更有人直言其底盘体验与传统悬架有"质的改变",甚至"不能在同一维度上评价"。 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汽车操控的彻底革命。
三大维度重构操控本质
一辆车的操控好坏,关键在于三个维度:动力响应是否跟手、车身姿态是否稳定、转向是否精准灵活。 这就好比游戏玩家的手速、身法和准度,缺一不可。 传统大型豪华轿车往往在这些方面表现挣扎:拥堵路段启停顿挫、狭窄巷道掉头尴尬、山路弯道侧倾严重。 仰望U7却通过云辇-Z(垂向控制)、易四方(横向与纵向控制)和后轮转向(灵活性)三大技术的深度协同,实现了"纵横垂三向六自由度"的全面车身控制,将汽车操控从传统的被动机械响应进化为主动智能适应。
动力响应:从踩下踏板到车轮发力仅需毫秒
仰望U7搭载的易四方四电机独立驱动系统,不仅带来超1300匹马力和2.9秒的零百加速能力,实现了动力传递的"零延迟"。 传统燃油车需要经过油门-变速箱-传动轴的机械链路,而U7的电门踏板每一丝动作都能瞬间转化为四个车轮的同步发力。 有车主反馈:"开U7就像玩卡丁车,踩电门就像动念头,完全不用预判延迟"。 四电机独立控制允许系统对每个车轮的扭矩输出进行单独计算和调整,过弯时主动增加外侧车轮扭矩、降低内侧车轮扭矩,形成扭矩差推动车身转向,比传统辅助转向更直接、更精准。
灵活性:5.3米车身实现A0级小车转弯半径
对于D级轿车车主来说,在小区或地库等狭窄路段掉头是个共同痛点,遇到90°直角弯往往需要揉库好几次。 但仰望U7凭借后轮转向系统和易四方四电机扭矩分配的配合,转弯半径最低仅4.96米,媲美A0级小车。 这套系统支持双向最大20°的后轮主动转向,并创新引入平行横移技术。 在低速时,后轮会跟随转向使车身更灵活;配合四电机精准调力,还解锁了原地掉头、平行横移泊车等实用功能。 这意味着在山路窄路会车时,不需要来回倒腾,原地掉头就能通过。
车身姿态:高速过弯几乎感觉不到侧倾
仰望U7的云辇-Z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从感知路面到调整悬架仅需5毫秒,比传统液压悬架快了20倍以上。 这套系统峰值功率达到50kW,相当于一辆A0级整车的动力水平。 在实际驾驶中,云辇-Z可以实时捕捉车身动态并主动施加反向补偿力,显著抑制过弯侧倾,实现"零侧倾"甚至"负侧倾"的稳定姿态。 高速过弯时几乎感觉不到甩尾,车身像被磁铁吸在地上;碾压减速带或坑洼路面时,悬架会像海绵一样吸收震动,过碎石路四个车轮独立踩坑,车身始终保持水平。 坐在后排的乘客甚至能够安稳地看手机。
安全上限:160km/h爆胎仍能稳如磐石
除了操控性能,仰望U7还提供了"稳如老狗"的超高安全上限。 在极端场景下,如以160km/h高速行驶时突遇双轮爆胎,易四方系统可瞬间调整车轮扭矩,配合云辇-Z悬架支撑,做到车身不甩尾、不跑偏,平稳减速停车。 在100km/h侧向追尾测试中,云辇-Z能瞬时下压调整车身重心,拉正车身轨迹,避免失控侧翻。 这种安全表现,使仰望U7在危险情况下能保持稳定,避免失控。
静谧体验:混动与纯电模式噪声差异小于1分贝
仰望U7 PHEV车型搭载了中国汽车首款水平对置发动机,天然的低重心优势使其成为车辆的"稳定器"。 这款发动机不仅安静、平顺、不抖动,而且启动时几乎无感。 实测数据显示,混动模式下舱内噪声仅比纯电模式高0.8分贝,彻底打破了传统混动车型的工况感知边界。 配合针对静谧性的一系列优化,为用户带来了与电同静的极致静谧体验。
这场由仰望U7引领的操控革命,似乎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当一款5.3米长的大型豪华轿车能够同时拥有超跑级的动力响应、小型车的灵活性和顶级的安全性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豪华轿车? 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打破我们的传统认知,但这是否意味着所有旧的标准都被彻底颠覆,还是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