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报,蔚来交出72056辆的Q2成绩单,同比+25.6%,环比+71.2%。虽未扭亏,销量已走出低谷。财报次日,李斌在闭门会说:“纯电市场的拐点来了。”一句话,把“增程退、纯电进”的暗流推上台面。
一、数字先说话
乘联会数据:
1-6月纯电441.5万辆,同比+46%;增程53.8万辆,仅+16.5%。
7月增程首现负增长-11.4%,纯电仍+24.5%。
曾靠增程横扫榜单的理想,7月交付3万辆,跌出新势力前三;单车均价三年掉7万元,被迫推出纯电i8自救。
二、增程“失宠”三宗罪
便宜不再
高速充电1.4元/度,理想L8纯电跑500公里约150元;加油同款要300元。车主“能插绝不加油”,增程的“油箱”沦为备胎。
痛点被填平
续航:主流纯电已500 km+,1000 km车型出现。
补能:800V快充+宁德时代“5分钟520公里”电池,全国1669万根桩,车桩比2.5:1,排队成例外。
自身包袱重
两套系统挤空间、增重量、抬维保成本;电池做大后,成本反超高一级纯电,利润被啃光。
三、车企“掉头”瞬间
零跑:上半年新势力第一,22万辆,但新车B10、B01取消增程版,战略转“纯电主攻”。
问界:M8上市4个月即推增程版,且与纯电同价,变相承认“油箱”溢价消失。
小鹏、吉利、广汽、小米曾排队做增程,2025年却把资源重新押回纯电平台。
四、增程还有戏吗?
有,但角色变了。
极致性价比:小电池+高效增程器,把入门价打到最低,再做品牌加法。
情绪价值:高端市场要“安全感”。尊界S800增程版用800V雪鹄系统,亏电动力不衰减,给长途信心。
技术深耕:岚海智混、恒星增程、极氪电混,都在提升热效率、降低馈电油耗,让“油箱”成为隐性加分项。
五、结语:路线并存,但主角换人
纯电的续航、补能、成本三大短板被补齐,需求迅速回潮;增程从“唯一选择”退居“场景补充”。市场不再迷信技术标签,而是看体验、成本与效率。
拐点的真正含义不是增程消亡,而是纯电正式成为舞台中央,增程必须学会做配角,且要把配角做到极致。谁能率先把供应链、成本、体验打磨到无短板,谁就能在下一场淘汰赛中留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