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市就卖了1358台,这销量是不是有点离谱?
说的是荣威iMAX8 DMH,这车刚上市,大张旗鼓宣传了一波,结果一个月销量出来,就1358台。对比下同级别的传祺M8,一个月卖了9000多台,别克GL8更夸张,稳定在1万台以上。再看看本田奥德赛、艾力绅,动不动也能冲到5000上下。荣威这个数据,搁哪都显得有点“寒酸”。一台“高级大保姆车”,卖相、配置、动力都说得过去,怎么就成了这样?
是不是车不好?是不是价格太高?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把这事慢慢拆开看看。
先说销量数据本身。1358台,看着确实少,但它真就说明市场把这个车判了死刑吗?不一定。汽车上市头几个月,销量能不能上去,跟产品本身关系其实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大,反而营销、渠道、定价策略这些“外围问题”,占了很大比重。拿荣威iMAX8 DMH来说,车是刚上的,渠道铺设还没完全展开,终端价格也没有形成清晰的市场认知,用户对它的认知停留在“听说了,但没具体看过。”所以头一个月的数据,更多是个“试水期”,也就是看看市场对它有多少初步兴趣。
再有,荣威本身这两年在市场的整体存在感,确实弱了一些。品牌影响力不够强,导致新品发布,大家关注度就低了一截。说白了,就是“想起荣威的车,没太多印象”;相比之下,像广汽传祺或者别克,属于“自带流量”的品牌,推个新车,用户和经销商都容易多看一眼。所以,即便产品力再不错,荣威iMAX8 DMH也需要时间去破圈——这个圈,指的是用户心智的占领和市场层面的铺开。
既然销量不高,咱们再来看看荣威的投入产出。一个车企推新品,往往会经历一个“烧钱期”,比如高研发投入、大规模生产初期的供应链成本,还有营销推广的费用,都在前期拉高了单车成本。荣威iMAX8 DMH用的是2.0T发动机+爱信8AT的动力总成,整车用料也不算含糊,大量软质材料、魔方水吧、老板座椅这些功能一应俱全。这些东西摆在那,成本不低,售价自然也不会太低。但问题是,售价23.98万-25.98万这个区间,正好卡在GL8、M8这些成熟选手的腹地。用户一比较,可能会觉得,花差不多的钱,买个更有品牌积淀的“老牌子”,更值。
这是荣威的问题吗?也不完全是。其实整个MPV市场,这两年都在经历一个“内卷升级”。你看传祺M8和大通MAXUS G90,配置一代比一代高,价格却越压越低,甚至插电混动车型还在抢新能源牌照的红利。荣威iMAX8 DMH选在这个时间点上市,虽然配置、动力不差,但没赶上MPV的“配置战”和“价格战”前期,直接参与到了一场白热化竞争里。说白了,它的定位和售价,卡得有点尴尬。
再往深里拆,荣威其实不仅仅是iMAX8 DMH遇到挑战,整个品牌都在调整。它这些年销量在下滑,用户心智也在下沉,面对的是从中端市场被挤压到低端市场的压力。这种情况下,荣威推iMAX8 DMH这样的中高端产品,带点“试水”的意味。换句话说,它是在赌用户对品牌的重新认知,赌高端化能不能带动整个品牌的市场形象。但赌局这种事,成了是战略眼光,输了就是“钱打了水漂”。
再拿同行对比。传统车企里,类似的“试水”案例不少,最典型的例子是传祺。传祺M8最开始也是叫好不叫座,销量也经历了低谷,但后来通过持续升级产品、强化品牌定位,慢慢在中高端MPV市场站稳了脚跟。再看新势力,比如理想汽车,理想ONE一开始也被吐槽“空间大但没灵魂”,后来通过精准的市场教育,硬是把“奶爸车”的标签贴了上去。所以,荣威这个动作,不能说没章法,只能说,它现在还处在一个“熬”的阶段。
那是不是就说明,荣威iMAX8 DMH的未来一定光明?也不是。它的问题可能还在于,荣威整个品牌的资源倾斜度不够。目前,上汽集团内,荣威正在被吉利、比亚迪、长城这些对手压制,而其内部又要面对名爵的“年轻化”和新能源车型的崛起。资源、研发、营销的分配,能给到iMAX8 DMH多少支持,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这个产品后续的渠道铺设、营销推广跟不上,那未来可能真就止步于“试水”。
总结一下。荣威iMAX8 DMH这1358台销量,看着挺吓人,但它其实是市场初期的一个“必经阶段”。销量低不等于产品没竞争力,更不等于品牌完全失去机会。它的问题在于,荣威能不能通过它,找到一条更明确的品牌向上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如果能熬过这个“试水期”,找到一个更清晰的市场定位和用户心智,未来还是有机会的。看车企最终的命运,不能只盯着销量数字,更要看它接下来的每一步棋,怎么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