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为何从“新势力黑马”到“信任崩塌”的地步

2025年4月,当国内新能源车企纷纷晒出月度销量成绩时,哪吒汽车的表格却是一片空白。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其当月零售销量为零,甚至连批发数据也“查无可查”。这个曾以年销15.2万辆登顶新势力榜首的品牌,彻底跌入谷底。而比销量归零更致命的,是背后国资股东的集体倒戈,多家地方政府投资方已对创始团队失去信任,甚至发出书面质询要求解释资金流向与经营真相。

哪吒汽车为何从“新势力黑马”到“信任崩塌”的地步-有驾

时间倒回三年前,哪吒汽车还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凭借哪吒V、U系列车型的低价策略,它硬生生在蔚来、理想的高端包围圈中撕开缺口,甚至被贴上“人民代步车”的标签。2022年登顶新势力销冠时,创始人方运舟喊出“年销50万辆”的豪言,南宁、宜春、桐乡等地方政府争相注资,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更是高调宣布29亿元战略投资。

哪吒汽车为何从“新势力黑马”到“信任崩塌”的地步-有驾

但表面的光鲜掩盖不住内里的溃烂。原CEO张勇主导的“低价高配+主攻B端”战略,如同一剂慢性毒药。2023年,当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大厂车型杀入下沉市场时,哪吒汽车的毛利率已跌至-15%,每卖一辆车都在亏钱。更致命的是,过度依赖网约车、租赁公司的订单,让品牌彻底失去溢价能力,当B端市场饱和,C端消费者根本不认这个“廉价网约车品牌”。

真正压垮哪吒汽车的,不是销量崩盘,而是资本信任的全面瓦解。南宁国资委旗下的民生新能源产业基金作为最大股东,持股13.162%,却在投资后才发现连完整的财务报表都拿不到。一位接近南宁国资的人士透露:“当初看中的是新能源产业布局,结果发现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30%,连食堂都被创始人亲属承包。”

哪吒汽车为何从“新势力黑马”到“信任崩塌”的地步-有驾

这种“信息黑箱”早已埋下隐患。2021年周鸿祎与张勇的直播中,前者突然对财务数据提出质疑,随后紧急叫停10亿元后续投资。事后复盘,这或许是资本逃离的第一声警报。而2024年多家国资联合发起的书面质询,则彻底撕破脸皮,从上市进度拖延到安徽工厂资质悬空,从60亿供应商欠款到4亿员工补偿纠纷,每一个问题都直指创始团队的信用破产。

埃夫特等核心供应商的诉讼文件显示,合众新能源拖欠货款超过4800万元,而被执行总金额已达1.6亿元。一位电池供应商负责人苦笑:“现在不是讨债,是抢着看谁能从尸体上多割一块肉。”

哪吒汽车为何从“新势力黑马”到“信任崩塌”的地步-有驾

这种挤兑直接引发生产停摆。桐乡工厂的焊装车间早已停工,生产线上的哪吒L半成品积满灰尘。经销商体系同样崩塌,300多家门店中,20余家集体赴总部维权,控诉“打款半年不见车,返利变成白条”。有东北经销商自嘲:“现在卖哪吒的车还不如卖哪吒的债,至少债还能打折转让。”

面对危机,创始人方运舟的“六大改革举措”显得苍白无力。从“全球化扩张”到“2025年毛利率转正”,这些口号与张勇时代的战略形成割裂,暴露出管理层深刻的内部分歧。更讽刺的是,当供应商围堵总部时,原CEO张勇却被曝出早已身在英国,这位曾带领哪吒登顶的操盘手,在离职前悄悄办妥签证,留下一个烂摊子。

哪吒汽车为何从“新势力黑马”到“信任崩塌”的地步-有驾

权力分散进一步加剧混乱。股权结构中,南宁国资、宜春国资、360集团、宁德时代等股东各怀心思,连“是否改名”这种决策都能引发周鸿祎与张勇的公开争执。一位投资人直言:“这不是造车,这是玩俄罗斯轮盘赌,所有人都等着看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谁。”

哪吒汽车的溃败,本质是一场“资本催熟”与“战略短视”的双重悲剧。它抓住政策红利期疯狂扩张,用地方政府的土地、税收优惠和国资注资堆砌产能,却从未建立起核心技术壁垒。当行业进入“拼续航、拼智驾、拼生态”的下半场,它的车机系统还在用老款高通8155芯片,充电架构比竞品落后一代,续航虚标投诉不断。

哪吒汽车为何从“新势力黑马”到“信任崩塌”的地步-有驾

眼下,方运舟将希望寄托于“中东资本”和“债转股”,但供应商们早已看透这套把戏,70%债务转股意味着绑上沉船,30%分期付款更像是空头支票。而那个号称“30亿救命钱”的E轮融资,前提竟是“先解决债务”,陷入死循环。

哪吒汽车为何从“新势力黑马”到“信任崩塌”的地步-有驾

当一位车主在论坛写下“谁敢买随时倒闭品牌的车”时,哪吒汽车的命运已注定。它的故事给新能源行业敲响警钟:靠补贴和资本催肥的规模神话终将破灭,没有技术护城河、没有用户忠诚度、没有透明治理的车企,注定成为淘汰赛的祭品。而比销量归零更可怕的,是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品牌,最终活成了“失信”二字的注解。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报道与行业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无商业合作关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