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小刘刚给我打电话,说他那台八年国四货车终于能拿补贴提前报废了。说实话,这事儿我早就抱怨过太麻烦了,可最近长春这补贴政策一出,不少司机都跃跃欲试。
先说个数字,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货车在长春占比大概40%(样本有限),这些车主如果在今年9月10号以后提前报废,能拿补贴。说到补贴额度,官方没明说具体数额,但据我体感,场上补贴一般能压低车换新成本10%到15%左右。不多,但能顶个好价儿。
话说,我前几天跟卖车的朋友聊起,问他新国六车和新能源车哪个更受长春司机欢迎。他那边说,一线司机还是偏向国六,特别是载重4.5吨以上的传统柴油机货车,因为加油站多,维修网络成熟,新能源坑还没铺开。(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政策里提到的提前报废,实际上有点讲究。 货车使用年限本身国标对危险品运输是10年,其他类不超过15年。但你看,政策鼓励的是那种年限没到但国标落后的车辆强制淘汰。这对车主来说,换车压力挺大。毕竟车子没费尽,赔钱卖车总是心疼。像小刘刚才说:我说真心话,要不是这个补贴,敢放手早换车?这种情况估计不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上个月与某零部件供应链负责人碰头时,他半开玩笑地说:咱们做动力系统的,清理国四以下老废车,就像割掉病根,才敢安心投入新技术研发。也就是说,补贴不单是车主福利,还是产业链上下游博弈的一个环节。
这里有个心算成本的活儿,假设新买的国六货车成本30万,按15%补贴算,大概4.5万补助,直接打折。换成新能源货车,看电池和基础设施,这数字感觉还得打折不少,实际回报率要低点。这个补贴够不够弥补差价?估计心态也因人而异。
顺便比下,这补贴跟我见过的南方某城市政策不太一样。比如广州那边侧重新能源,补贴高得多,但对国六没太大动作。长春就相对综合操作,既有老车更新也鼓励新能源。
回头说供应链,不得不提的是,国六车的零部件比国四复杂多了,排放系统、传感器一堆,加工精度和供应链管理都更苛刻。相当于从家用榨汁机升级成了工业榨汁机,过程繁琐还得管控严。新能源更是换了一套玩法,跟汽油车不在一个频道。这厂家的供应链存在感直接决定了车企的出货速度和稳定性。
说回来,我之前还以为这补贴能彻底促进长春货车主走向新能源,结果琢磨琢磨,市场没那么简单。补贴只是催化剂,不是魔法棒。老旧货车主最关心的还是成本-可靠性,新能源货车短期看上去优惠多,但维护网点和充电桩他真的敢用么?有人跟我说,小刘说他朋友圈里面,百公里成本估算新能源车得10块往上,国六柴油7块左右,差距挺明显(估算体感)。
有人问我,好车不怕慢,说这不很尴尬?是的。我得承认,自己刚才讲得有点大,新能源的网络铺设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有地方进展挺快。补贴层面,还是得根据市场反应适时调整,乐观点看,长春的这波补贴,不失为一个推动老车退出和新车入市的好办法。
对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长春本地车和邻近公主岭市籍的一起纳入,这背后是不是为了扩大受补贴对象的量增,跟资金有限先到先得的游戏有直接关联?这点没细想过,得再去翻官方文件。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申报必须线上搞定,但只有在9月24日上午9点那会儿才能正式提交申请,系统先按先来后到排序,这对那些不太会操作的司机来说,难度不小。小刘怕麻烦,现学现卖地说:你说这线上填表,我头疼,手机操作还得靠娃帮忙。
你觉得,这样的补贴政策,哪部份最能打动司机?是直接的补贴金,还是政策背后的替换保障?换辆新车其实是一件大事,旧车能不能妥妥进报废流程,周边服务跟不上,迟早得让人犹豫。
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辆更新升级保障?是厂家的质量包,还是地方的后续维护?我自己还真没个准数。
想想那些尘封的老车场,夏夜里发动机的嘶吼声渐渐淡去,一串串数字在脑子里打转。你有多久没听见那种柴油机启动的脆响了?这声音像个时代的背影,终究会被什么替代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