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经历高调开局,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

据说,搞事情最牛X的不是卷王黄某人,也不是拼命三郎雷某,而是甩出一句“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许老板。

天啦,这15个字,不就像打了鸡血的朋友圈励志语录嘛?可惜,恒大汽车的豪赌,最后留给大众的只有一地鸡毛和遍地唏嘘。

恒大造车的故事,堪称21世纪商业社会的大型悬疑剧——扑面而来的,是金钱的炫技、梦想的膨胀,背后却藏着一串串看不见的漏洞。

许家印的造车神话到底是怎么变成笑柄的?许老板是真的要造车,还是又上演了一出“进军新赛道割新韭菜”的连续剧?这就不得不细扒一下整个过程。

刚开始嘛,气氛贼热烈。2019年广州那场峰会,许老板台上一站,台下全球200多家汽车界大佬聆听,场面堪比真人秀主咖登场。

他胸脯一拍,说恒大三年砸450亿:车型要一次性搞15个、工厂要世界级,连脚步都掂着点踩好“一带一路”的节奏。

那时候,互联网段子手们都服:敢花钱的不是大爷,是许老板!

恒大造车经历高调开局,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有驾

因为其他新能源车企顶多一口气推俩仨车型,许家印一次整出15个,霸气侧漏。

不仅仅定目标高,连分工都一目了然——买买买,来一波并购潮,把全世界最牛的动力、电池、底盘技术头衔名拉了一轮,技术这块直接“买全套”。

合合作,跟老外签合同,60家全球核心供应商排队握手,仿佛“朋友圈人脉大比拼”。

圈圈圈,全球考察58家顶级造车牛企,脚印踩遍23国、47城,那阵仗,旅游局看了都馋,堪称轰轰烈烈公务旅行团。

大大大,不是口头上的“大气”,而是真金白银砸下去,国内外10大生产基地齐开工,预算明码标价,产业园如雨后春笋,风头一时无两。

然后还来个好好好,既要产品好、价格好、服务好,目标是低头让同行羡慕、抬头让市场欢呼。

恒大造车经历高调开局,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有驾

看似全都是加分项,可现实骨感得让人怀疑人生。

恒驰5这个头牌,量产苦苦熬到2022年,噱头拉满,结果一年交付才900辆,这数字,和蔚来小鹏动不动几万台的成绩单一比立马原形毕露。

许家印原本信誓旦旦说三五年目标“年销百万”,等于刚起步一张彩票,最终要冲世界杯冠军,谁信谁傻。

甚至连“15天无理由退车”“三年六折回购”这种极限操作都抡出来了,誓要用壕无人性的福利打动消费者。

可惜嘛,工厂一旦停工,售后也瘫了,退款渠道跟“404网页”一样,哪儿都找不见人。

再来瞅瞅恒大汽车账本,数字可以说亮瞎狗眼。

到2024年6月底,负债累累:743.5亿——钱花得比特斯拉还猛。

半年账面亏202.57亿,比去年直接翻番,这种神仙操作,新手村都敢开双倍血条,许老板真是大气磅礴得没谁了。

投资协议也一地鸡毛。

纽顿集团的5亿美元资金说黄就黄,地方国资本来捧场,现在风向一变,立马翻脸,查土地发现产权纠纷一堆,没人再信年销百万的神话。

说句掏心窝子的,恒大的造车模式从头到尾像极了房地产的玩法:冲量、杠杆、买地、搭圈子——汽车不是毛坯房,拍脑袋“买买买”能拼出高楼,却拼不出一台靠谱的新能源车。

汽车行业讲究慢功夫和技术积累,许老板分分钟理解为“现在搞定、明年上市”,大跃进模式按在新能源身上,扑街也不稀奇。

恒大造车经历高调开局,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有驾

最刺激是内部管理,房地产全能高层空降造车,连拧螺丝都未必懂,造出来的车能成精才怪。

恒大造车经历高调开局,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有驾
恒大造车经历高调开局,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有驾

整天讲“协同推进”,实际上是胡乱摊大饼,“先把摊子铺开了,哪儿旺哪儿收钱”,这种赌徒心态,指望恒驰逆袭,简直“画大饼能当早饭”。

对了,再扒一扒土地这点事。

网上很早就有一种声音:“恒大真心想造车吗?还是变相拿土地?”

数据一翻出来,想说的都写眼前了。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恒大七级子公司连环出击,短短一年多全国拿地1133万平。

别以为全是汽车项目,实际只有一半是工业地皮,三成多正好是住宅地,比炒楼有花头,另外那10来个点则是商业地产写字楼。

你说你要造车,这阵势像不像“羊头狗肉”——皮是新能源,骨子里还是房地产老路子。

怪不得社会信任感噗嗤一下没了,金融圈一看——你这是拿新能源做噱头,把钱和资源全挤回老本行啊?

结果是谁为这场游戏买单?

消费者绝对惨,早早订车还幻想一夜暴富,工厂一停招,连售后都没人理,退款像中了彩票一样天方夜谭。

供应商同样头疼。

浙江那家汽车芯片供货商,1.2亿IGBT模块停供,库房里积压5个亿,愣是没有回款。

宁德时代急得跳脚,6.8亿的预付款催收无门,谁都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恒大造车经历高调开局,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有驾

最心酸的还得是恒大员工。

顶峰时3800人的技术团队,眼瞅着缩水剩下800不到,企业账面只剩3900万现金,工资遥遥无期,谁还信一句“好好好”?

天津的恒大厂房,现在外面杂草赛过梅雨季节的野地,里头机器嗡嗡作响早变成传说,门口鸟都懒得拉屎。

有圈内人士吐槽,“还说什么经营环境艰难,其实最难的还是高层决策拍脑袋!”

是啊,许家印的15字战略看起来很潮流,实际和制造业原教旨精神背道而驰。

人家蔚来、小鹏,拳拳到肉打出来的量,技术团队和供应链逐步磨合,哪有暴风成长的捷径呀?

恒大却幻想房地产的模式能搞定一切,结果泡沫一戳就破,结局也不意外。

土地被政府无偿收回,供应链断裂,产品卖不动,维护不了客户和员工,人心早已飘散。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革新失败的典型案例。

有钱真可以为所欲为,但没点基本敬畏和敬业,钱砸再多都填不满技术黑洞与管理鸿沟。

许家印想靠15个字就把新能源车玩明白,实属痴人说梦。

这悲喜剧里,每个人都交了学费——投资人买单,供应商买单,用户更是交智商税,连恒大自己也算搭进半条命。

三年之约,最后成了翻车“活教材”,再看中国的新能源赛道,冒进狂飙的样板终于塌了,其他想跨界的小伙伴们是不是都该反思反思?

问问自己,是冲着梦想,还是冲着补贴、土地和风口去的?

恒大造车经历高调开局,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有驾

走野路子的下场,恒大的苦果已经一一摆在眼前。

各位怎么看许老板的这波大棋?

你觉得恒大汽车败局,还有谁能拍案而起,逆风翻盘吗?

留言聊聊呗——是沉迷造梦,还是敬畏现实,你站哪一边?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