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7大降价,价格跌破50万,8月仅售851台

最近汽车市场里有个现象挺值得大家聊一聊的,就是奥迪Q7这款车。

按理说,奥迪这个牌子在国内是响当当的,和奔驰、宝马并称“三驾马车”,旗下的Q5L在中型豪华SUV里卖得风生水起。

可是,到了更高级别的中大型SUV市场,它的老大哥奥迪Q7,日子过得却相当憋屈。

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奥迪Q7在全国只卖出去了851台。

奥迪Q7大降价,价格跌破50万,8月仅售851台-有驾

这个数字是什么水平呢?

我们看看它的老对手,宝马X5L一个月卖了4600多台,奔驰GLE也卖了2400多台。

这么一比,Q7的销量连人家的零头都快赶不上了,甚至还被沃尔沃XC90这样的二线豪华品牌给超了过去。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这车为了销量,价格已经一降再降,从原来六十多万的起步价,现在很多地方优惠完,五十多万就能落地。

按说这性价比已经很高了,可为什么就是没人买账呢?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台曾经的豪华标杆,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首先,咱们得从最直观的地方说起,就是这车的外观。

中国人买车,尤其是买这个价位的车,样子好不好看,气场足不足,那可是头等大事。

车开出去,不光是个代步工具,更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问题就出在这,现在的奥迪Q7,在很多人眼里,长得有点“不讨喜”。

特别是中期改款之后,奥迪给它换了一个新的前脸设计。

奥迪Q7大降价,价格跌破50万,8月仅售851台-有驾

那个标志性的六边形大嘴格栅,用了一圈很粗的镀铬条给框起来,里面的中网也改成了竖条状。

可能设计师是想让它看起来更精致、更霸气,但实际效果却让很多人觉得特别突兀,甚至有点奇怪。

相比之下,老款Q7那种饱满、敦实,充满力量感的设计,反而更符合大家对一台大型SUV的想象。

现在的样子,总感觉少了一点浑然天成的协调感。

我们再横向对比一下它的竞争对手。

宝马X5自从国产加长变成X5L之后,整个车身线条显得非常舒展,前脸的双肾格栅配上犀利的大灯,运动感和力量感结合得恰到好处,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角色。

奔驰GLE呢,走的是一贯的优雅豪华路线,巨大的三叉星徽标志摆在车头,配合圆润又稳重的车身,那种豪华气派是骨子里的。

这两款车,一个主打运动,一个主打豪华,外观上都把自己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目标客户一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而奥迪Q7,似乎在这两者之间有点摇摆,既想突出科技感,又想保留传统的大气,结果反而显得定位模糊,在气场上就先弱了一头。

另外,它的车身尺寸比例也有些争议。

车长超过了5米,这绝对是个大家伙,但车身高度却只有1米7多一点,从侧面看过去,会感觉车身有点偏扁,不够高大威猛,更像是一台被拉长了的旅行车。

这种视觉上的不协调,也劝退了不少追求传统SUV高大形象的消费者。

奥迪Q7大降价,价格跌破50万,8月仅售851台-有驾

当然,如果光说样子不好看就卖不动,那也太片面了。

实际上,你要是深入了解一下奥迪Q7的内在,你会发现这台车的诚意简直是满到要溢出来。

在机械性能这方面,奥迪Q7可以说是同级别里最“实在”的。

当宝马和奔驰为了成本和油耗,纷纷给自家的X5L和GLE换上了适时四驱系统的时候,只有奥迪Q7,坚持全系标配了自家的看家本领——quattro全时四驱。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适时四驱就像个“兼职保镖”,平时基本是两轮驱动,只有当车轮打滑时,系统才会介入,把动力分配到另外两个轮子上。

而全时四驱,则是个“全职保镖”,四个轮子随时都有动力,抓地力更强,行驶更稳定,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或者激烈驾驶的时候,那种稳稳当当的感觉是对手给不了的。

再加上全系匹配的纵置8AT变速箱,这套动力系统无论是换挡的平顺性还是动力响应,都是一流水平,比奥迪自家Q5L、Q6上用的那套要高级得多。

配置方面,奥迪更是毫不吝啬。

别人需要加钱选装的东西,在Q7上很多都是标配。

比如,入门款车型就直接给你配了矩阵式LED大灯和21英寸的超大轮圈,这在宝马X5L和奔驰GLE上,起码得是中高配车型才有的待遇。

奥迪Q7大降价,价格跌破50万,8月仅售851台-有驾

车内的三块大屏幕组成的虚拟座舱,即便放到今天,科技感也一点不落伍。

音响、座椅用料这些细节上,奥迪也给得很足,高配车型直接配上了19个喇叭的B&O音响。

最关键的是,它还是一台纯进口车,而它的主要对手宝马X5L已经是国产合资了。

一台硬件素质过硬、配置丰富、血统纯正的进口豪华SUV,优惠后的落地价比国产的对手还要便宜至少五万块钱。

按理说,这样的产品力,这样的性价比,应该是抢着买才对,可现实为什么如此骨感呢?

这就牵扯到最核心的问题了:奥迪Q7虽然给出了满满的诚意,但它可能没完全搞懂现在中国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最大的一个失误,就出在座椅布局上。

奥迪Q7的主力销售车型都是七座版。

奥迪的想法可能是,我车这么大,多给你两个座位,不是更实用吗?

这个想法放在普通家用车上没错,但放在这个级别的豪华SUV上,就有点想当然了。

能花六七十万买车的家庭,往往家里不止一台车,如果真的有七个人出行的硬性需求,他们大概率会去买一台更舒适的MPV,比如别克GL8或者丰田赛那。

他们买一台大型豪华SUV,更多的是为了享受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尤其是第二排。

奥迪Q7大降价,价格跌破50万,8月仅售851台-有驾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大五座”,而不是一个“伪七座”。

宝马就特别聪明,它把X5拿到中国生产,第一件事就是加长轴距,把后排空间做得巨大,让坐在后排的人享受到媲美行政级轿车的待遇。

而奥迪Q7为了布置第三排座椅,不得不牺牲了一部分第二排的空间,导致它的第二排乘坐体验在同级别里并不突出。

而那个第三排呢,空间又非常狭小,成年人坐进去基本就是受罪,只能应急或者给小孩子坐。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当五座车用,后排不够宽敞;当七座车用,第三排又不好用。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设计,让它失去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最后,还有品牌形象和定价策略的微妙影响。

过去,奥迪头顶“官车”光环,品牌形象非常稳固。

但现在,豪华车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他们更看重个性和品牌调性。

奔驰代表着“豪华”,宝马代表着“运动”,这两个标签非常清晰。

而奥迪主打的“科技”,虽然也很厉害,但在感性层面的吸引力上,似乎总是比前两者差了那么一点点。

再加上Q7这种大幅度的降价促销,虽然让价格变得亲民,但也在无形中拉低了它作为一款旗舰车型的“身价”和保值率。

对于很多豪华车买家来说,买车不光是买产品,也是买一种身份认同感。

一个不断打折的产品,会让人觉得它“不高级”了。

所以,综合来看,奥迪Q7的困境,并非是车本身不好,而是在外观设计、空间布局和品牌定位上,没有精准地踩到当下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点上,最终导致了这样一款硬件实力出众的车型,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