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热闹,简直就是神仙打架。
在这片江湖里,华为可以说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它那个“鸿蒙智行”联盟,就像一个武林盟主,旗下的问界系列,不管是M7还是M9,卖得那叫一个火爆,排队买车都成了常态,好像只要沾上华为的光,就不愁卖。
但凡事总有例外,就在问界家族高歌猛进的时候,同属一个大家庭的“亲兄弟”——智界,日子却过得有点憋屈。
尤其是它的第一款车智界S7,明明也是一身的名牌装备,技术参数拉满,可偏偏就在市场上没能掀起多大的浪花,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这背后藏着的故事,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得先弄明白,智界S7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这可不是个草根选手,它的出身相当显赫,是咱们国家汽车界的“技术宅男”奇瑞,和科技界的“全能巨头”华为,两家强强联手打造的第一个“孩子”。
你想想看,奇瑞在造车这方面,那可是有口皆碑的,底盘调校、整车制造的功底非常扎实,是咱们自己家埋头搞技术的实干派。
而华为呢,就更不用提了,它的鸿蒙智能座舱、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简直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
所以,智界S7从一出生,就等于同时继承了两位“父亲”的优良基因,什么途灵智能底盘、巨鲸800V高压快充平台、华为自家的激光雷雷达,能给的、好给的,几乎都给配齐了。
按理说,这样一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产品,去年11月底一上市,就应该立马成为爆款。
可谁能想到,现实却狠狠地开了一个玩笑。
问题出在一个非常要命的环节上——交车。
当时,智界S7遇到了严重的生产难题,车是发布了,订单也收了不少,可就是造不出来,或者说造得很慢。
这一下就把节奏全打乱了。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买车那股新鲜劲儿和热情是最宝贵的,今天看好了,恨不得明天就开回家。
结果你这边让人等上几个月甚至更久,那股劲儿早就被磨没了。
更何况,如今的汽车市场,竞争对手可不会站着等你,你这边交不了车,隔壁的小米SU7、极氪007、比亚迪汉等等,一个个都在那儿敞开大门欢迎顾客。
消费者一看,你这儿提车遥遥无期,那对不起,我扭头就去别家了。
这就好比一场关键的考试,智界S7明明是个学霸,准备得也挺充分,结果临到考场发现笔没带,等回家拿了笔再回来,考试都快结束了。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那几个月,S7每个月的销量连一千台都不到,这对于一款定位高端、被寄予厚望的车型来说,无疑是错失了最好的开局时机。
面对这种开局不利的局面,奇瑞和华为当然不甘心。
今年4月份,他们决定让智界S7“回炉重造”,重新再上市一次。
这次可不是换个颜色、改个名字那么简单,是实打实地大升级。
比如,入门版车型的续航里程,从原来的550公里一口气提升到了705公里,这一下子就打消了很多人的续航焦虑。
更厉害的是,它还用上了华为最新的、不需要高精地图就能实现智能驾驶的视觉智驾方案,高配车型更是直接用上了和大哥问界M9同款的顶级192线激光雷达。
这一系列操作,意思很明确:我们不仅要把之前落下的功课补回来,还要在最核心的智能驾驶长板上,再往前跳一级,把失去的客户都给抢回来!
然而,市场的反应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
升级归来的智界S7,在销量上依然没有看到明显的起色。
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6月份,智界S7的销量只有491辆,比5月份的565辆还少了一些。
这就让人纳闷了,产品力明明这么强,为什么就是卖不动呢?
仔细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挺复杂的。
首先,第一次上市的“交付难”问题,给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内伤,很多潜在客户的信任和耐心都被消耗掉了。
其次,20万到30万这个价位的纯电动轿车市场,竞争已经不是“激烈”两个字能形容的了,简直就是一片“血海”。
前有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全球标杆,后有比亚迪汉这样的国民神车,中间还夹着小米、极氪、小鹏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对手。
智界S7虽然很优秀,但还没有形成那种让人“非你不可”的独特魅力,想在这么拥挤的赛道里脱颖而出,难度非常大。
最后,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自家兄弟”问界系列实在是太耀眼了。
问界M7和M9的巨大成功,让“问界”这个名字在很多消费者心里,几乎就等同于“华为汽车”。
很多冲着华为技术来的消费者,可能会下意识地优先考虑市场热度更高、空间更实用、已经被市场充分验证过的SUV车型问界M7或M9,这在无形中也分流了一部分原本可能属于智界S7的关注度。
这里还必须澄清一个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误会。
有些分析文章在说智界S7卖得不好的时候,会提到它的“兄弟”智界R7,说R7曾经月销过万,后来也跟着一起下滑了。
这个说法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智界R7是一款全新的轿跑SUV,在今年6月份才刚刚正式亮相,连价格都还没公布,根本就没开始卖呢!
那些月销过万的辉煌战绩,其实是属于问界M7的。
这个张冠李戴的乌龙,恰恰也从侧面反映出智界面临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品牌认知度还不够清晰。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问界”、“智界”,听起来都差不多,都是华为参与的,很容易搞混。
所以,智界眼下的困境,是上市时机、市场竞争、品牌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不是说奇瑞的技术不行,也不是说华为的光环失灵了,而是这对“黄金搭档”的化学反应,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酵和磨合。
对于智界品牌来说,接下来即将上市的R7,无疑是一场至关重要的翻身仗,它能否吸取S7的教训,在生产、交付和营销上做好万全的准备,将直接决定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品牌,未来的路能走多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