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速收费第一枪打响,高速收费走向终点:公益回归与长远账本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发布通告,成绵高速公路和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相继停止收费,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取消收费的高速公路。这一举措被媒体称为打响了2025年取消高速收费的“第一枪”。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却批复同意延长吉黑高速部分路段收费期限至2027年。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凸显了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政策正处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取消高速收费第一枪打响,高速收费走向终点:公益回归与长远账本-有驾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曾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发挥关键作用。

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15年,中西部不超过20年;经营性公路最长不超过25年,中西部不超过30年。

随着第一批建于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公路逐渐到达收费年限,一场关于“免费还是延期”的博弈正在上演。

近期,四川成绵高速和成都城北出口高速的停止收费,是西部地区首批到期免费的高速。

而此前,广州北环高速、沪嘉高速、广佛高速、武黄高速等也已相继取消收费。

这些高速都是中国最早建成通车的公路,目前已触及30年的收费期限上限。

然而,并非所有高速公路都能如期免费。西安绕城高速本应在2020年到期,却先后两次延长收费期限。

山东省政府也曾发文统一延长了东青高速等15段高速公路的收费年限。

到期难以免费的现实背后,是庞大的债务压力和维护成本。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普遍采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一条高标准高速公路动辄投资几十亿甚至数百亿。

在2011年印发的《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实行“统贷统还”的政府还贷公路,其收费年限按照 “偿还完贷款即停止收费” 的原则执行。

换言之,只要贷款没还完,收费就可能继续。

另一种常见做法是在收费期内对高速进行改扩建,如拓宽车道、更新收费站等。

这样一来,道路就可以算作“新路”重新计算收费年限。京石高速2014年重建后获得了22年的收费年限,济青高速改扩建后也获得了25年的收费年限。

取消高速收费第一枪打响,高速收费走向终点:公益回归与长远账本-有驾

面对高速公路收费到期的抉择,不同城市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广州北环高速免费前日均车流量超过42万辆,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车流密度最高的高速公路之一。

有网友估计,仅北环高速免费,广州每年可能少收近10亿元的过路费。

深圳则走得更远。2014年,深圳以27亿元“赎回”了仍在收费期的梅观高速,对市民免费开放。

随后在2016年,又以130亿元的价格回购了四条高速公路。

深圳的决策并非纯粹“不差钱”,而是算清了一笔更宏观的经济账。

据深圳交委测算,消除高速路的封闭性分割之后,沿线500米范围土地将大大增值,至少有300亿元的增值空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对此评价,广州宣布北环高速免费,是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牌效能的重大举动,通过高速免费这一行为,将吸引更多人来广州经商就业或者生活。

换言之,取消高速收费所损失的经济利益,最终会转化为物流成本、营商环境和城市形象等红利,造福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面对庞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复杂的地方财政状况,全面免费在短期内并不现实。

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债务余额超7万亿元,收支缺口连续9年扩大。

在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车流过少,过路费连日常维护都无法覆盖,遑论收回成本。

差异化收费可能成为一种过渡方案。

广东省已印发《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实施方案》,提出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等多种差异化收费方式。

例如,省属国有交通企业全资和控股高速公路对使用ETC支付通行费的合法装载货车实行通行费85折优惠。

适当下调过路费也是可行之策。

收费期满后,通行费不一刀切,而是收取仅覆盖养护和部分债务的成本价,专款专用。

这样既减轻了车主负担,也保障了高速公路的维护资金。

从广州到成都,再到深圳,这些城市的选择告诉我们,高速公路的本质是公共基础设施,而非营利性工具。

当一条条收费栏杆落下,我们看到的是物流成本的降低、区域经济活力的提升,以及市民对政府信任的回归。

正如深圳回购梅观高速的决策所揭示的:以数十亿的通行费收入,换取数百亿的土地增值和难以量化的营商环境改善,是一笔极具远见的经济账。

高速公路的公益属性正逐渐回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