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为中国的造车速度已经快得让马路都快撵不下这么多新车了,那你显然是小看了河北人民和长安汽车的野心。有人说,河北长安这产业速度,就差把发动机塞给工人让他们徒手拧一辆回家,顺便路上给老家带几万产值回来。你看别的地方还在学怎么“降本增效”,这河北长安早就给你“再造”了四次:再造产能、再造团队、再造产业链、再造营商环境,听着感觉像是二刷某部爆款剧,还非得加点花絮和路演。
走进河北长安的厂区,你会觉得这气势跟网上段子里描述的“北方工厂都是夜总会”可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这里夜里轰隆轰隆造出来的是真的车,一车一车发全国,顺便甩到国外六十多个国家。这规模,去欧洲榨点橄榄油都配不上家门口堵的长安小卡。
人家领导接受采访的时候,数据甩出来恨不得带着BGM:“2024年,22.4万辆销全国,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我们的身影。你要问2025怎么样?1到7月已经干了14.4万辆,产值差不多80亿,出口4.3万辆。”不用问AI,这增速看得出来,只要不是搞核聚变,基本都逆天了。公司的副总自豪到恨不得给每辆车都写个朴素的情书,反正量产的车比偶像剧的套路还多。
厂区一脚下去1700多亩,放眼望去,微客、轻客、微卡、皮卡……这一串产品名说出来比一季度的男团出道成员还密集。今年还折腾出了纯电动后驱宽体轻客长安凯程V919——听着比高铁名还复杂。上市当晚,估计搞发布会的都快比不上造车工人的产量。
你说现在中国车市卷得够离谱了,但河北长安这一看,把“变革”挂嘴边,玩系统升级,优化生产线,精益用工,加之降本增效,搞得像在PGC造网红号一样全流程精细化。这管理,别说要什么马斯克,连“降本”都分三个层次——物理降本、精神降本、灵魂降本。最终产能真是嗖嗖往上涨,去年19.5万辆,今年22.4万辆;新能源车涨58.5%,出口涨93.1%,产值一百多亿,增长26.4%。听着就给人一种:下一个再这样增长,厂门口得装红绿灯,不然人还没出门就被自家货车撞回岗位了。
质量这玩意儿,说实话别家都是PPT,河北长安却有点较真。你以为坐办公室喝绿茶太太平平,实际上好几道工序专检,四道自检、专检轮番上阵,就差不如让工人每拧一颗螺丝都留个小作文。整车下线后还得淋雨路试,感觉每辆刚出厂的车都受了一场凤凰涅槃洗礼。问题数据还要全录进高大上的“M-Q-S”体系。啥,啥叫MQS?不知道,但听着就值钱,好像比尿检还权威,据说各车间技术室和VRT团队日夜琢磨,仿佛医疗圈儿的MDT会诊——只不过这回拯救的是产线而不是命。
讲到“人”这回事,人家不只是讲究996,还搞“多能工”培训。工人差点被练成火影里的分身术,不仅要会冲压,还要会焊接、涂装,最好还能写诗发朋友圈。什么叫“比学赶帮超”,就是今天我超越你,明天你跳反锅给我。为啥技术骨干层出不穷?因为不拼命,多能工一出门,隔壁广东都得学着点河北速度。
再说物流,河北长安不光是开车快,存车也玩时间赛跑。你还没反应过来,“订单响应”已经从72小时缩到6小时,库存周转率窜了45%。讲真,这效率都能拿奥运金牌了,听上去像极了我点外卖刚下单人家就送上门。
奋斗归奋斗,根都得有好土长。河北长安的成长史那就是定州营商环境的典型样本。字面上叫“优化产业链”,听起来倒像隔壁王大妈盘串,“今天你来我家做客,车没带零件带块地呗”。都说定州高新区帮企业搞服务、招项目、配专员,俨然一副“望闻问切”的架势。不过这里的大夫不给你开药,直接塞一沓审批表,外带一打政策解读——一站式服务,估计连发票都可以顺手拍段抖音发出去。
成天说什么“产业链长,项目清单”,这些字眼以前只在做PPT的嘴里听见过,在这能成真。定州人玩的是“产业链长制”,企业帮扶像带娃,实打实的托班老师。高新区堪称企业的亲妈,政策、审批、金融、技术……一条龙拔到天花板,企业要啥有啥,除了不用帮你带娃以外,基本啥都包了。顺便搭个上下游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企业们组团开黑打配合,质量、效率想不高都难。
这一切听起来是不是如鱼得水?且慢,鱼也是分品种的。河北长安这一番折腾,不全靠拼钱投新厂区,搞扩能提质,资本已经上桌。今年投建新厂区,又拍地500亩,准备每年再造12万辆整车,投自动化、搞智能制造,据说目标是年产能冲到40万辆。不努力就得被老板拉进小黑屋喝鸡汤——喝不出道理就加倍造车。
有人调侃,现在北京上海堵车是因为北方的车都挤过来了。倒不是危言耸听,这一出厂各地都得见着长安的微笑服务——毕竟出口也要撑场面嘛;一转身六十多个国家看到中国微卡,愣是以为国产剧大结局是卖全球小货车。你以为他们搞产能,不是发疯,是抓住了中国式“抓产业”的真谛:只要政府全方位给力,企业全员满格冲刺,别说高楼大厦,哪怕临时关个快递点都能加班出一片江山。
让人欣慰的是,这高楼不是空有骨架。定州汽车产业带如今160多家企业,真正规模以上也有三十多家。上到机械加工、下到物流销售,全产业链成长得像春天楼下小区野草,封都封不住。这让高新区成了河北十大“县域产业集群”之一,光听名字都觉得凝重。可实际呢,人家玩的是“双倍增”,一口气想把产值、产能都整成翻倍。开玩笑,这要是翻出三重爆炸,估计高新区得直接挂牌入口变“全球集装箱之门”。
当然,说到这,大家伙最关心的还是:我下次买车是不是真的省钱、耐用还有面子?这事还真不能只靠河北长安乃至定州的一家一地。中国制造,今天能冲到什么水准,明天能不能真的红遍全球,靠的从不是一辆车出厂时的高光,而是累积起的所有升级、所有质变,和背后那些沉默无闻,却在人才库里被当作“多能工祭品”的普普通通技术工人。
也有人问,一天24小时都保存这种车轮旋转的速度,那工厂还能不能有懒汉?其实,不是没人想懒,只是机器转得太快,连摸鱼都得分秒必争。河北长安,要不你顺便给员工也造个瞬移装置?这样至少通勤可以省下文案时间,直接在路试淋雨那边集合开大会。
最后,长安产线千头万绪,一个再造接着一个再造。中国车市未来怎么样?不用问老天爷,也不用问我。“再造”一词里自有答案。谁都不是行业神明,工人,厂房,城市……大家都在大车快跑的队伍里努力活着,不停变形,没准某天,一个又一个再造的“新长安”就能被全世界看见。至于我们呢?也只好怀着既期待又无奈的心情,看着长安们在产能快车道上蹄疾步稳,顺便提醒自己下次出门要小心自家楼下突然冒出来的崭新小卡。能不能踩准风口,咱暂时不讨论,反正今天的风已经吹得够响,谁能稳站船头,先别急下结论。
反正这年头,什么都讲快,除了工资和假期——这个,河北长安要真能“再造”,记得一并考虑升级一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