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身边聊起车,十有八九都绕不开电动车。
确实,看着加油站里不断上涨的油价,再看看电动车主们晒出的几块钱、十几块钱就能充满的电费单,谁心里能不犯嘀咕呢?
很多人都觉得,换个电动车,不就是把以前花在加油上的钱,实实在在地省下来放进自己口袋里嘛。
这个想法听起来特别美好,也特别直接。
可现实生活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就像一个多层包装的礼物,你得一层一层拆开,才能看到里面的全部东西。
一些开了好几年电动车的老车主就开始算账了,他们发现,当初以为能省下一大笔的钱,好像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待在银行卡里,反而在不知不觉中,从其他地方悄悄地溜走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明白人,把这笔关于电动车的经济账,从头到尾好好地算清楚。
首先,电动车最吸引人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使用成本,特别是能源费用。
这一点谁也否认不了,优势是实实在在的。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下,现在一辆普通的家用燃油轿车,在城市里开开停停,百公里油耗能控制在8升就算不错的了。
按照现在每升汽油8块钱左右的价格来算,跑一公里就得花掉六七毛钱。
如果你家住得离单位远,或者平时用车比较多,一年跑个两万公里是很正常的,这样算下来,光油费一年就得一万三四千块钱。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固定开支。
而电动车呢?
如果你家里能安充电桩,利用晚上电价便宜的时候充电,一度电可能也就三四毛钱,充满一辆能跑五百公里的车,可能也就二三十块钱,算下来一公里的成本甚至不到一毛钱。
就算你没有私人充电桩,只能去外面的公共充电桩,算上服务费,一度电大概一块五到两块钱,那一公里的成本也就两三毛钱。
跟燃油车一比,这个差距非常明显。
同样是每年跑两万公里,电动车的电费开销可能也就三四千块,有家充的甚至更低。
五年下来,光是能源这块,省下三四万块钱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笔清晰可见的节省,是驱动很多人下决心购买电动车的最大动力。
然而,买车养车是一本综合账,不能只看其中一页。
当我们还沉浸在电费带来的喜悦中时,一些之前没太在意的开销就开始浮现出来了。
第一个就是买车时的初始投入。
你会发现,在同一个品牌或者同级别车型里,电动版本的售价通常要比燃油版本的贵上一截。
比如,一款很受欢迎的中级燃油轿车可能卖17万,但技术水平和空间差不多的电动版本,起售价可能就要21万往上。
这多出来的三四万块钱,其实就像是你为了享受未来几年的低电费,而提前支付的一笔“预付款”。
虽然国家政策曾经有过补贴,现在车企之间竞争激烈,也经常有各种优惠,但这个价格上的差距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客观存在的。
尤其是对于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这笔额外的购车款,可能就是好几年的油费差额了。
所以,在你开始省钱之前,其实已经先一步把一部分“未来的 savings”给花出去了。
买完车,接下来就是每年都要交的保险费。
很多人可能觉得,车价差不多,保险费也应该差不多吧?
但实际情况是,电动车的保险费用普遍要比同价位的燃油车高出不少,大概高出15%到30%都是常见现象。
这又是为什么呢?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定价是基于风险评估的。
对于电动车,他们看到了几个风险点。
首先,电动车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件就是底下的那块电池包。
它的成本能占到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万一发生碰撞,哪怕只是底盘磕碰,伤到了电池包,那维修或者更换的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
这个潜在的巨额赔付风险,保险公司自然要通过提高保费来分摊。
其次,电动车作为新生事物,其整体的出险率、维修数据还在积累过程中,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风险模型还不够成熟,不确定性比较大,所以定价策略会相对保守一些。
这样一来,每年多交的一两千块钱保险费,虽然单看不算多,但五年、八年累计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它在一点点地蚕食你从油费里省下来的钱。
如果说购车成本和保险费是看得见的开销,那么接下来要说的这两项,则是更深层次、也更影响最终经济性的因素。
一个是电池的自然衰减。
这和我们的手机电池一个道理,用久了性能就会下降。
汽车的动力电池虽然技术更先进,寿命也更长,但衰减是不可避免的物理规律。
目前主流的电池,在正常使用下,开个七八年,电池容量衰-减到原来的80%以下是很正常的。
这意味着,新车时能跑500公里的续航,几年后可能就只能跑400公里了,到了冬天打个暖风,续航里程可能还要再打个对折。
当续航缩水到影响日常使用时,车主就要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忍受续航焦虑继续开,还是花一大笔钱去换电池?
更换电池的费用非常高昂,足以买一辆全新的小型代步车了。
电池衰减的问题,直接引发了另一个更致命的经济打击,那就是保值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手车残值。
这是很多第一批电动车主卖车时才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为什么电动车的保值率普遍低于燃油车呢?
原因很复杂,但核心还是围绕着那块电池。
首先,就像前面说的,电池会衰减,二手车买家心里没底。
他不知道第一任车主的使用习惯如何,电池的实际健康状况怎么样。
这种对核心部件性能的巨大不确定性,是二手车价格的一大杀手。
其次,很多车企为了打消新车主的顾虑,都推出了“首任车主电池终身质保”之类的政策。
这听起来很棒,但问题就在“首任车主”这四个字上。
一旦车辆被卖给第二任车主,这个最关键的保障就失效了。
这就好比你买一台二手燃油车,结果被告知发动机已经过保了,你心里能不打鼓吗?
二手车商在收车的时候,会把这个风险计算在内,狠狠地把价格压下来。
最后,电动车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
五年前的主流电动车,可能续航只有三百公里,充电速度也很慢。
而现在同价位的新车,续航普遍到了五六百公里,还有各种智能化的新功能。
这让老款电动车在二手市场上显得技术落后,吸引力大减。
所以,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一辆20万的燃油车,开五年可能还能卖10万;而一辆20万的电动车,开五年可能只值7万块。
这凭空多出来的3万元折旧损失,加上几年下来多付的保险费和购车款,很可能就把辛辛苦苦省下的那点油钱全都抵消掉了,甚至还可能倒亏。
那么,说了这么多,是不是电动车就不值得买呢?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任何产品都有它最适合的人群。
电动车这盘菜,关键看是不是合你的胃口。
如果你是那种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很长,一年能开到两三万公里以上的高频使用者,并且家里有固定的车位可以安装充电桩,那么电动车对你来说就是非常划算的选择。
因为你跑的里程越多,在能源费用上省下的钱就越多,这个巨大的优势足以覆盖掉它在保值率和保险上的短板,开得越久越划算。
但反过来看,如果你一年到头也开不了几千公里,买车主要是为了周末带家人出门逛逛,或者你住在老小区,根本没有条件安装充电桩,充电只能依赖外面的公共设施,又或者你对车辆的保值率特别看重,习惯开个三五年就换车,那在这种情况下,一辆技术成熟、保值率稳定的燃油车或者混合动力车,可能才是更理性、更省心的选择。
说到底,买车是笔不小的投资,关键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车场景和经济状况,把所有明面和隐藏的成本都算清楚,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