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家那台比亚迪宋Pro DM-i换成特斯拉Model Y,差不多八个月,掰着指头过日子的那种感觉总算是真体会到了。最初提新车回来的时候,其实谁都难免洋洋得意,毕竟特斯拉放院子里不晾个十分钟都觉得是亏待了轮胎。加速一脚下去,比儿子追校车还快,车内那个静音,老人家都夸“像闷罐头”,但实际到手才知道,这香饽饽咬起来容易膈牙。
尤其家门口,老小区楼下的地面停车,说起来就两字——尴尬。你别说充电桩,连个固定车位都是眼巴巴指望那谁家孩子放暑假赶紧进城,挪个车出来的水平。电一到30%就开始心慌,微信群里有老王说:“这纯电开久了,都得自带一张城区充电桩分布图。”意思是你不仅要看天气,还得看‘运气’。那些超充桩确实不少,可偏偏就是耗时间,每回都按最低半小时起,要不是有咖啡馆和早点铺,估计等着都得玩命看小说消磨时光。
记得去年秋天一回老妈家收菜,我预约了附近新开的商场快充。想着边逛超市边充电,结果家属才买到土豆,APP提醒“排队人数已达4”。你说有时候真不如混动来的痛快——油不多一脚油门进站,师傅“咔”一下就加满。宋Pro那会儿么,冬天顶多油耗多出一升。拿Model Y一比,这“名义上”500多公里续航,冬天实际能剩下个三百来公里就烧高香了。热空调一开,电表动得比猪腰子翻锅还厉害。
再说省钱这事,网上吹得响,其实算算账也挺滑稽。Model Y落地差不多三十五万,那宋Pro DM-i才十三万多。有人说,电便宜油贵,那得看你怎么看。电费确实比油钱便宜,可城市快充不少一度能到两块,我算过一回,和93号油也差个意思。要是家里有自己桩,那倒是合算,可有人有,我没有,遇事模式直接“社会人”。有回新认识个修理厂师傅,路边一边抽烟一边说,“你们这些买纯电的,不先看看小区条件,等哪天停路边没电,师傅收你外地拖车费贵得很。”
纯电保值嘛,大坑也别瞒着。宋Pro用了两年,之前卖掉值了个六成五。可听二手市场老冯讲,Model Y前些日子价格跳水不要太快。朋友圈就有小王抱怨:“我这车开一年还亏十万,血本无归。”电池那个衰减,售后说八年无忧,可十里八村一聊,最后两年电池掉得凶,要换还不如重新贷款再买辆新车。
去年春节,南下回老家县城,Model Y开到省道就开始扒APP看电量,还得忐忑问亲戚“附近有没高速服务区安了充电桩?”差点真就趴路边。幸亏那次多嘴骚扰了高速保洁大姐,人家顺口一指“拐弯就有,运气好没排队。”真趴窝不知道拖哪去。
电车“玩智能”那一块是有点优势,不过吧,混动这些年配置也都拉得上去了。比亚迪的那个DiLink,理想的语音助手,随便糊弄下雨开空调锁车门,老人用久了都能说句“还成,听话。”去年我随手折腾一回宋Pro语音导航,打电话、查天气一并干,顺滑程度没让我失眠。
车友群里前阵热闹,有人传言理想L7根本就电动底盘,发动机就是给电池“续命”用。实际上,我还真借了试驾车开了一回,踩电门那轻快劲儿和Model Y没啥两样,但油箱在那杠杠的,续航多半天不用惦记。车圈有行话:“当下路上,谁敢真靠纯电去川藏线?”群头笑,“跟找抽一样。”
补个冷门配置细节:Model Y内饰有A柱双层隔音玻璃,但略带“空腔谐振”,特定时速下容易有嗡嗡声——很多人不懂,以为胎噪,其实是设计遗留。还有副驾驶抽屉被厂家取消了,前排随手塞票据总觉得哪哪儿别扭。
当年宋Pro DM-i,充电口外侧有小型LED灯夜间查找很方便,别看不起眼,修车师傅都说“老比亚迪还是接地气,外行没准看不上,老车主天天点赞。”
说回纯电适用场景,那真不忽悠,有自己车位安桩再说。住郊区别墅的同事,每天插家用桩,晚上高峰电价一度七毛,开销比养只猫还稳当。但像我们这种渐渐靠近市中心,基本跟聪明买电无缘咯。
车这事,看命,也看地儿。师傅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真货色。想切换回混动,考虑理想L6还有问界M7,主要看谁的后备箱不占地方,还得有个好点的倒车影像。表弟调侃,“再换车你都可以买批量坐垫批发了”,家里老人补一句,“啥电不电的,下雪别趴道上就成。”
倒是前同事那台二手宋Pro转手给老舅家,俩月后还微信发了张晒“省油神器”照片,一看油耗数,惊得我差点以为修表坏了。以前车友群还有人传,说桩头附近晚上停车会有黄狗来撒尿,真真假假,现在想想,挺有意思。
信源嘛,有些是修理厂那帮老家伙吹的,有些是真碰到的好事糟心事,小区大妈也遭遇过“电车差点上不了坡”那档子,总之外面讲的再好,车还是要自己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