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终身质保”成为新能源车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卖点,但现实中,车主频频遭遇权益取消、条款模糊等问题,让这一承诺显得更像“伪命题”。
近期,一位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单方面取消“终身质保”和“免费换电”权益,理由是“超出普通使用场景”。然而,合同并未明确界定“普通使用”的标准,车主质疑车企仅凭里程判定有失公允。类似情况并非个例,有不少新能源车主也曾投诉,购车时承诺的终身质保被无故取消,厂家未给出合理解释。
车企的“终身质保”往往附带严苛条件,如“非营运车辆”“全程4S店保养”等,甚至可能随时调整政策。部分品牌因成本压力收紧权益,导致早期支持者权益缩水,引发信任危机。
终身质保本应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但若缺乏清晰的执行标准和公平的判定机制,便可能沦为营销噱头。未来,车企需在商业可持续性和用户信任间找到平衡,否则“终身承诺”终将成为一纸空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