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今的交通运输工具,备受关注的当属飞机和火车,每逢出行高峰期必会引起劲爆的话题。然而,作为最贴近我们生活,能承载我们完成最后五公里行程的大客车却一直被忽视,它默默承载着我们的行程,通往飞机和火车都很难达到的地方,给予我们遥望家乡的温暖。
从1928年第一辆国产客车诞生至今,中国客车发展已历90载,从改革开放前只能依靠国外卡车底盘来改装的简陋客车,到改革开放后第一辆空调旅游客车,如今,中国客车不仅仅满足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海外,已能与别国客车展开最优品牌的角逐,这是几代中国客车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之前:客车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据《中国汽车年鉴(1983)》记载,1928年,浙江省利用美国REO牌2t货车底盘改装了国内第一辆城市公交车。这是我国第一辆有据可循的国产客车。直到1949年,我国仍然不具备批量生产客车能力,仅有上海、重庆、天津等地拥有极少数从事客车修理工作的作坊。对于奔跑在街头的极少数进口大客车,老百姓称之为“万国牌”。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巴车工业得以起步
1950年4月9日,北京市工业局制造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公交车,被命名为“五一式煤气车”。
同是1950年,上海客车修造厂推出了新中国第一辆改装公交车,该车采用卡车底盘,尾部拖有煤气产生装置,白天运行前先要生火,待煤气产生稳定后才可开车。晚上运行结束,还需要将炉火熄灭,煤渣拉出,虽十分不便,但它满足了人们基本出行需求,相比人力车和马车,还是便利了许多。
1956年到改革开放前:自主开发多种客车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正式下线,这对我国汽车工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客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解放牌汽车下线为起点,客车生产企业相继使用解放底盘开发的公交车、团体客车,填补了用国产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客车的空白。
1957年4月,上海公交公司客车修造厂首次采用国产解放牌CA10型货车底盘和全部国产设备,试制出全金属整体结构车身的57型公交车,为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公交车。该车可载客90人,成为我国第一辆完全自主制造的国产大客车。
20世纪70年代开始,客车生产企业采用解放牌CA10载货汽车底盘和济南汽车制造厂研制的黄河牌JN651型8t载货汽车底盘,大批量改装成大巴车。
改革开放之后:客车发展迎来专业化、规模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客车发展略有迟滞,但仍有值得铭记的亮点。1979年北京客装公司用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底盘开发生产出我国第一辆空调旅游客车。同年,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修造厂试制成BCK652型长途客车,1981年进行车型改进,试制成BCK653型长途客车,该车型更适合山区行驶。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政府牵头组织统型设计并开发出了,适用于公路的团体客车专用底盘,摆脱了我国客车长期依靠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客车的窘境。随之而来的JT663客车,成为我国第一辆采用客车专用底盘的长途客车。
1988年,西安公路学院与扬州客车厂联合开发推出国内第一款卧铺客车,其经济性和舒适性,既缓解铁路运力的紧张局面,又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市场的发展。
到了2000年之后,国内客车企业开始与国外先进的客车厂展开合作,衍生出了“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生产”的新发展思路。一大批著名的合资品牌就此诞生,一批无论是内饰还是外观都带有浓重的异域风格的大巴车一时间奔跑在了那个年代的公路上。
2008年之后,自主客车品牌再次发力,宇通等自主客车品牌开创了国内大巴车新时代。
2009年,四部委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客车业走在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最前列。其实早在1999年,宇通就开发出第一款纯电动客车。而国内新能源汽车真正形成规模销售则是在2012年开始。
随着中国客车行业的发展,校车、公商务车等专业市场逐渐受到客车企业的重视。
2005年,宇通已经关注到校车安全问题,并开始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累技术、研发产品,2012年国内校车市场开始爆发时,宇通在专业校车领域的占有率超过了45%。
2005年,宇通开始研究高端商务车产品。2015年,可以与进口品牌比肩的T7车型问世。
宇通先后研发生产出了“10米销量之王”、“旅游-客运经典”、“新一代高档客车典范”。机场摆渡车打破了国际垄断。
▲宇通新十米系列客车
▲宇通新一代高档公路客车ZK6128HQ
▲宇通的机场摆渡车
▲宇通客车第三代校车上市
▲宇通100辆纯电动客车发往智利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今天,开始享受到了客车行业带给我们的各种贴心服务。这40年来,出行方式的大变迁,让所有中国人都始料未及。
我们在感慨科技进步为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性的同时,也要明白未来客车行业已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而在这些方面,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