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买车怪象!外国人都不理解,你中招了吗

中国车主的那些奇葩购车习惯

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多年都是全球销量冠军,看着挺风光的,但背后其实有不少问题。中国人买车的习惯啊,总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些人买豪车就跟赶时髦似的,也不管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还有人非得买那种特别大的车,觉得越大越好,完全不管实际用途。另外呢,买车的时候总想着要各种高配,功能越多越好,可安全性能啥的根本不考虑。这些情况啊,连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国内买了车的朋友更是后悔得不行。

中国式买车怪象!外国人都不理解,你中招了吗-有驾

开啥车成了一种标签

车子嘛,本来就是图个方便的玩意儿,可到了咱们这儿,反倒成了显摆身份、比来比去的工具。

今天呢,我就想跟大家聊聊这些年看到的一些特别的现象,说不定你也有点“中招”了。

在中国啊,开啥车可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儿,更像是一个社会上的标签。哪怕咱国产车的技术现在都快赶上不少合资车了,甚至在智能和电动车这块还超过了人家,可还是有不少人硬着头皮买BBA(奔驰、宝马、奥迪)。为啥呢?还不是为了图个“拿得出手”,好让别人瞧得起呗。

中国式买车怪象!外国人都不理解,你中招了吗-有驾

虚荣心别当潮流

我有个朋友,非得把工资的一半拿出来还车贷,就为了那辆进口的豪车。我就好奇地问他:“为啥不买个国产高配的?性价比肯定高啊。”他反过来问我:“谁会在意你开的是什么配置啊,大家就看车标呗。”听完这句话,我突然明白,在有些人心里,车压根就不是用来代步的,而是一张可移动的“名片”。

哎,这所谓的“潮流”,真是害人不浅啊。有一阵子,我身边的朋友几乎都去换SUV了。也不是因为真的喜欢,就是觉得“要是不买SUV的话,好像都没资格说自己买了车似的”。结果呢?城市里开车通勤天天堵车,油耗高得吓人,停车也特别麻烦,后排座位基本没人坐,空着。热闹是他们的,后悔却是自己的。

中国式买车怪象!外国人都不理解,你中招了吗-有驾

新能源车别被花哨功能迷了眼

新能源车嘛,也是一样一样的。有些人连充电的地方都没有,就看见大家都买电动车,政府还有补贴,心里一激动就买了,结果变成“续航焦虑星人”了。一到假期啊,找充电桩比打仗还紧张,那场面,啧啧。我就经历过,在服务区排了三个小时队,就为了给车充个50%的电,当时那个心情啊,直接崩溃了。

现在的车企特别懂咱们中国人,知道咱们喜欢啥——大屏幕、氛围灯、座椅还能按摩、还有语音助手……你想得到的花里胡哨的功能,它都能给你安排上。但是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像安全气囊有多少个、车子撞一下测得怎么样,这些事儿反而都没人关心了。

中国式买车怪象!外国人都不理解,你中招了吗-有驾

心里没底不敢买二手车?

我自己以前买了一辆号称“满配版”的车,结果发现后排竟然没有气囊!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厂家把钱都花在了中控大屏和天窗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上。当时我就想明白了,配置多不等于质量好,那些花哨的功能不一定靠谱。

好多人都对二手车特别抗拒,总觉得“开别人用过的车会掉价”。但实际上,人家国外的二手车市场早就是成熟得很了。咱们这边呢,一边嫌车旧,一边又在新车价格上跟人死磕,跑好几家4S店就为了省那几千块钱,真是有点纠结。

中国式买车怪象!外国人都不理解,你中招了吗-有驾

买车前必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其实啊,买车的时候觉得挺爽的,但真正的花钱大头是在以后每天开车的日子。油钱、保养费、保险费,这些才是实打实要往外掏的钱。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讨价还价很厉害,可到了车子整个使用周期的成本上,就有点后知后觉了。

车嘛,本来是想让生活更方便,而不是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在买车之前,我只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我真的有必要买这辆车吗?

第二个,我能不能负担得起以后的各种花销?

第三个,关键时刻它能不能保护我和家人?

现在我可不会再为了面子硬着头皮买豪车了,也不会因为别人说某款车流行就跟风去买。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其实咱们国产车现在做得特别棒,像比亚迪、吉利这些品牌,早就不再是以前那种“低端”的代名词了,反而是真正懂咱们需求的好选择。

中国式买车怪象!外国人都不理解,你中招了吗-有驾

理性选车,舒心为本

别让别人对你的看法,左右了你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汽车嘛,它就是你生活中的一个伙伴,而不是让你炫耀的什么东西。买车的时候要理智点,买了之后用起来也要舒舒服服的,这才是选车的关键。你说呢?#买什么车最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