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年头买个“保姆车”,也开始玩起“私人定制”了。搁以前,咱们对着配置单,那叫一个锱铢必较,生怕漏了哪个能提升幸福感的“小确幸”。现在呢,长城高山直接甩出个“碗大量足”套餐——矮、中、高,三种尺寸,配置嘛,大差不差,就看你家“吞吐量”有多大了。
这事儿,细品有门道。莫非厂家也觉察到了,与其让咱在那些个花里胡哨的玩意儿里挑花眼,还不如直接奔着最刚需的点去?毕竟,拖家带口地,空间才是硬道理,什么零重力“葛优躺”、移动影院,那都是锦上添花,地方不够,一概白瞎。
想想也是,现如今MPV这江湖,卷得那叫一个腥风血雨。各路豪杰都卯足了劲儿,要把自家车打造成“陆地头等舱”,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耍出来。可消费者真就“多多益善”吗?还是说,咱是被五花八门的营销给忽悠瘸了,忘了当初为啥要买MPV了?
高山这回,有点“拨云见日”的意思。明明白白告诉你,配置都齐活了,剩下的就是选“尺码”。这就像去茶饮店,不用费劲巴拉地纠结加不加料、要不要顶盖,直接选小中大杯,简单粗暴,但也很对味儿。
当然啦,这种“一视同仁”的路数,肯定也有人觉得膈应。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就认准顶配,觉得“一步到位”才省心省力。但高山的目标客群,兴许就是那些对配置不那么感冒,更在意实用性的“务实派”。
讲真,长城这套Hi4电混四驱技术,的确是个吸睛点。1.5T混动+前后双电机,零百加速5.7秒,这数据搁MPV圈子里,绝对算得上是“扮猪吃老虎”了。更重要的是,这套玩意儿已经在长城的多款车型上摸爬滚打了好一阵子,靠谱程度应该八九不离十。想想开着这么一艘“陆地巡洋舰”,也能体验一把贴地飞行,是不是有点小雀跃?
不过,四驱系统对于MPV而言,到底有多大用武之地,这事儿还得掂量掂量。毕竟,绝大多数MPV还是在城市里遛弯儿,鲜少会碰到需要“撒野”的路况。但有了四驱加持,起码在雨雪天里,开起来能更稳当些。
此外,高山全系标配128线激光雷达,还装上了长城第三代智能驾驶系统,这份诚意也算是可圈可点。现在自动驾驶技术日渐精进,有个给力的智能驾驶系统,开车也能轻松不少。
说到底,高山这回最大的“杀手锏”,还是安全性能。81.96%的高强度钢占比,A柱、B柱用上了2000兆帕的超高强度钢,外加3387毫米的6秒保压侧气帘,这架势,说是“移动金钟罩”也不为过。
厂家还特地做了个“双车对撞”的极限测试,结果是车身结构纹丝不动、三排乘客安然无恙、电池没漏电也没起火。这成绩,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毕竟,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用户来说,安全才是压舱石。
眼下,关键的问题是,高山能不能靠着这种“避实击虚”的策略,在MPV市场里扎下根来?依我看,这还得看最终的定价。要是价格亲民,配置又足够良心,没准还真能搅动一下现有的“一池春水”。
但话说回来,MPV这块蛋糕,现在觊觎的人太多了,各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高山想要鹤立鸡群,光靠“标配拉满”还不够,还得在品牌底蕴、用户口碑、售后服务等方面精耕细作。
总而言之,高山这回的尝试,为咱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MPV市场,配置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找准用户的核心痛点,提供更直接、更省心的解决方案。至于最终战果如何,咱们就搬个小板凳,坐等吃瓜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