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提到汽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日系、德系或者美系。
没人能想到,有朝一日中国也能在汽车行业崛起。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改写全世界汽车产业的命运。
日本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军人,居然也开始疯狂拆解中国汽车。
难道真的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场技术变革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真相呢?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艰难
别看这几年中国汽车在国际舞台上狠狠出了一次风头,二十几年前,中国汽车工业可是一直都被人看不起。
1953年,在前苏联的援助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
彼时的中国,作为一个汽车制造行业的新人,虽然制作出了一些卡车、吉普等。
但在轿车行业,中国没有市场,没有技术,甚至连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都造不出来,是真正的三无。
直到五年后,一汽拿到了一辆克莱斯勒C69轿车。
正如当今的日本和美国一样,中国当时也将这辆汽车拆了个底朝天。
研究人员将车身的各个结构以及所有零部件的尺寸都测量、记录,试图将其“复刻”出来。
没有合适的车床,工人就手打零件。
仅仅33天后,中国就手工攒出了第一辆红旗轿车。
经过近一年的试验和改进,于1959年敲定了这辆轿车的最终版。
这辆车就是红旗Ca72,研制成功后便成为了国家领导人用车,还参与了1959年的国庆阅兵。
这款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扇形格栅和宫灯形尾灯。
除此之外,包括V型八缸发动机和液压无级变速箱在内的所有技术,都是通过拆解别人的车辆学来的。
虽然制作工具十分简陋,工序繁琐,但成功经验无疑给了中国车企打了一剂强心针。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汽车企业不断吸纳外企资金、技术,本土企业开始和外国汽车品牌进行合资生产。
1983年,上汽大众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汽车生产公司,就开启了合资车时代。
随着越来越多合资企业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奇瑞、吉利、长城这样的本土企业也纷纷发力。
但造车工序仍旧以拆解、重组为主。
奇瑞的学习目标为德系车,通过拆解德系车,研究的汽车的零件为什么能够如此稳固,并试图对其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
吉利的关注重点则是日系车,致力于攻克丰田的底盘与动力系统。
就这样一步一步,中国的各个企业从拆车到重组,再到改造,最终从一无所有到能够自主研发汽车。
这条路,中国走了三十余年。
好在虽然国产汽车起步比较晚,但是不断的学习与改进,成功的让自身与国外汽车的差距逐渐缩小。
现如今的中国,不但传统技术能够会熟练掌握,还能够自行动手研发、创新,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以前的汽车电池往往要依赖进口,虽然进口电池正负极原材料以及电池隔膜等质量都很好,保障了电池的性能,但价格方面高的离谱。
此后的中国潜心研究国产电池。
很快便研究出来了在质量方面能和进口电池媲美,续航从100公里提到了1000公里左右的国产电池。
最主要的是,自主研发的电池成本比较低,成功降低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现如今的国产电池,不仅足够供应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就连韩国、美国等车企都纷纷宣布要从中国进口电池。
现如今在新能源产业,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产业链,永磁稀土更有优势。
疯狂拆中国汽车
国产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出口量也不短提升。
自2019年起,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就在不断攀升,对比同期的日系车,虽然数量没有赶超,但发展趋势良好。
甚至在2022年超过了德系车的出口量。
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在汽车的出口量就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崛起,让日本、美国等国家产生了危机意识。
近些年,这两个国家开始步中国的后尘,疯狂拆解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研究。
2021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团队将五菱宏光新能源车拆解了个彻底,一个零件一个零件进行分析。
拆解完新能源汽车的日本专家当场愣在了原地。
因为他们面前的这这辆车成本低的惊人。
这辆车并没有像传统新能源汽车一样,应用直流电机,而是利用了中国永磁稀土的优势,搭载永磁同步电机。
并且配有专用的逆变器,最大输出功率能够达到20kW,扭矩为85Nm。
该逆变器采用自然风冷的方式,防护等级达到IP67。
这表示,虽然这一套电机系统价格便宜,但无论是性能,还是安全性都极具优势。
这样的成本,所带来的结果是,这五菱宏光即便是顶配,也不过3.88万,而同类型的丰田车比其他价格高了一倍还不止。
见日本研究的起劲,美国也心痒难耐。
底特律的一家机构将目光放在了比亚迪这个品牌上。
美国将比亚迪的汽车也拆了个彻底,发现中国产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性能不但不输美国制造,甚至比美国还高了好几个等级,能够保障车辆续航至少400公里。
最主要的是,这辆车的价格还不到8万元,换算下来,也只有1万多美元。
而同品质的雪佛兰价格约3.5万美元,续航却只有300公里。
美国人经过粗略计算,想要造出和中国同等质量的车,成本至少要提高3倍。
这场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热潮,拆开的是汽车,拆碎的是外国的自信。
中国车企在国际上逐渐站稳脚跟,汽车的成本低廉却能够保证质量,也逐渐证实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完善,其他国家想要赶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结
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崛起,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
一方面,汽车企业逐渐认识到,要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因此在5G、AI等技术的加持下,诸多车企已经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智能车载系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同时国家的政策和补贴,也为车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想要保持优势,仍旧要面对很对竞争压力。
因此中国车企还应不断发展自身,提升核心竞争力,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保持不败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