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内买大五座SUV,2026款领克09四驱探索版凭啥让人死心塌地选燃油?
2025年10月23日,领克09 2026款四驱探索版正式上市后,讨论热度飙升,尤其是30万预算区间的购车群里,这台车的呼声出奇地高。要知道,现在可是2025年,新能源车都快把燃油车"逼到墙角"了,理想L7、问界M7这些增程式SUV月销动不动破万,就连比亚迪都推出了唐DM-p这种插混猛兽。结果呢?这台纯燃油的领克09反而成了"香饽饽",评论区清一色:"就要这种纯粹的机械质感!""开腻了电车的沉闷感,还是燃油车有灵魂!"有车主晒出提车作业,直言"试驾了理想L7和问界M7,最后还是选了领克09,因为发动机那种咆哮感是电机永远给不了的"。
这就让人好奇了:都2025年了,电车各种黑科技加持、智能座舱玩得飞起,
领克09四驱探索版到底"香"在哪?为啥还有人愿意花20多万买台"老派"的燃油SUV?
领克09四驱探索版到底有啥魔力,能让一帮"见过世面"的消费者硬刚新能源大潮,死心塌地选燃油?
2025年10月23日正式上市,领克09四驱探索版到底"香"在哪?
先说个关键时间点:2025年10月23日,2026款领克09四驱探索版正式上市,推出Max和Ultra两款配置,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3.88万元和24.88万元,限时专享价下探到19.88万元和20.88万元。上市后不到一周,多个汽车垂直平台的讨论量环比暴涨,原因是啥?不是降价促销那么简单,而是一波"真实车主"的口碑发酵——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刚从川西自驾回来,领克09这台2.0T发动机在高海拔地区依然动力充沛,四驱系统应对烂路毫不含糊,这种踏实感是电车给不了的"。还有宝妈晒出用车体验:"五座空间超大,后备箱塞下婴儿车加三个行李箱,油耗才11个多点,比汉兰达还省心"。这些"接地气"的真实场景,戳中了30万预算购车人群的痛点。
说白了,领克09四驱探索版这次被推上热搜,主要集中在三个"硬核"卖点。是"大五座"空间布局的实用主义。车身尺寸5042×1977×1780mm,轴距2984mm,看着和汉兰达、理想L7差不多,但领克09玩了个"聪明设计"——取消了第三排,把节省出的空间全给了后排和后备箱。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可调,最大能调到120°半躺,腿部空间超过1米,成年人能轻松跷二郎腿。后备箱常规容积达到了780L,比汉兰达的658L多出一个登机箱的空间,放倒后排能飙到2200L,塞露营装备加自行车加烧烤架完全没压力。有车主做过对比:同样周末带娃郊游,理想L7虽然有6座,但第三排坐成年人腿部空间局促,只适合应急,后备箱日常状态只有357L。领克09用"大五座"思路,换来的是"后排舒适度拉满加储物能力顶格"的双赢。
是2.0T加8AT的"机械质感"让人上瘾。搭载沃尔沃同款Drive-E系列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87千瓦(约254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匹配爱信8AT变速箱,百公里加速8秒。这套动力总成最大的特点就是"线性加顺滑"——起步阶段扭矩输出温和,不会像某些电车一脚电门窜出去吓人;中段加速力道持续,80到120公里时速超车干脆利落;高速巡航发动机转速压得低,120公里时速时约2200转,比本田2.0T冠道还安静。这台发动机的声音"好听"——低转速时是低沉的嗡鸣,有点像老派V6的厚重感;急加速时是高亢的咆哮,涡轮介入瞬间能听到"呲"的泄压阀声音,机械迷呼过瘾。对比理想L7的增程器,本质是发电机,运转时震动和噪音都被抑制得像"白开水",领克09这套燃油动力简直是"有灵魂的机器"。
最后是四驱系统"真·能豁"。搭载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系统,前后轴动力分配0到100%可调,响应速度只有0.1秒,比上一代快一半。实测表现很硬核:铺装路面正常行驶时,四驱系统90%动力给前轮省油;遇到湿滑路面或急加速,瞬间把一半动力分配给后轮防止打滑;越野模式下,能把100%动力锁死在后轮,脱困能力逼硬派越野。有车主实测过:领克09开进泥泞烂路,一侧车轮悬空,四驱系统自动识别并把动力传给有附着力的车轮,配合235mm离地间隙,轻松脱困。同样场景下,理想L7的四驱虽然也有前后双电机,但电机扭矩爆发太猛,容易出现车轮空转打滑,反而不如领克09的机械四驱"稳得住"。当时很多人嘀咕:"20多万买燃油SUV,会不会被电车吊打?"结果领克09用"空间实用加动力顺滑加四驱靠谱"三板斧,打了一波"技术派"的脸——谁说燃油车就等于落后?
机械素质硬,照样能硬刚电车!
燃油车的"机械质感"到底是啥?
为啥这么多人念念不忘?
可能有人要问:到底啥是"机械质感"?
难道电车就没有质感吗?
咱得把这个概念掰开了说。先看大环境:2025年的中国车市,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过半,理想、蔚来、问界这些新势力把"智能化加电动化"玩到极致——座舱大屏能追剧打游戏,辅助驾驶能自动变道超车,加速体验能"秒杀"百万豪车。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电车开久了,很多用户反馈"缺点味儿"——电机输出太线性,像坐电梯一样安静平顺,但缺少激情;能量回收拖拽感明显,松开电门车速骤降,老司机都说"不跟脚";长途出行充电焦虑,高速服务区排队1小时充电是常态。这时候,一部分"老炮儿"开始怀念燃油车的"原始驾驶乐趣"。
那"机械质感"具体指啥?
拆开来看有三层。第一层是"动力输出的沟通感"。燃油车的发动机转速和车速、油门深度是"绑定"的——你踩多深油门,转速表就飙到多高,耳朵能听到发动机从低吟到咆哮的变化,身体能感受到涡轮介入瞬间的推背感,方向盘甚至会传来轻微震动,尤其是大排量发动机。这种"人车对话"的感觉,让驾驶员能清晰感知"车在干什么"。对比电车:电门踩下去,电机瞬间爆发最大扭矩,车"嗖"一下窜出去,全程安静到只有风噪和胎噪,转速表形同虚设,因为电机转速高达万转以上,但跟驾驶体验没关系。这种"无感加速"效率是高,但少了点"参与感"。领克09的2.0T发动机加8AT,恰恰保留了这种"沟通感":低档位深踩油门,能听到涡轮呼啸加排气管低吼,转速表指针攀升的过程"看得见";换挡时有轻微顿挫,爱信8AT特意保留的机械感,让你知道"变速箱在工作"。这种"有温度"的驾驶体验,是电车学不来的。
第二层是"底盘反馈的扎实感"。领克09的底盘调校师傅来自沃尔沃团队,领克本身就是吉利和沃尔沃合资品牌,采用前麦弗逊加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调校风格偏"欧系硬朗"——过减速带时,悬架能清晰传递路面信息,能感觉到轮胎碾压颠簸,但不会硬得把人颠散架,弹簧和减震器吸收了大部分冲击;高速过弯时,悬架支撑性强,车身侧倾控制在3度以内,方向盘转向力度沉稳,打多少转多少不虚位,给人"车很听话"的信心。对比很多电车:为了提升舒适性,悬架调得偏软,过坑洼路段车身晃悠感明显;方向盘助力过轻,像玩游戏手柄,缺少"路感";高速并线时车身响应慢半拍,因为电池包压低了重心,但悬架跟不上。领克09这种"紧绷但不僵硬"的底盘质感,让驾驶员能精准掌控车辆动态,这就是所谓的"机械素质"。
第三层是"长途驾驶的安心感"。燃油车最大的优势在于"补能便利"——加油站遍地都是,城市每5公里一个,高速每50公里一个,加满油只需5分钟,续航轻松七八百公里。领克09的油箱容积71L,综合油耗11L每百公里,高速巡航能降到9L,满油续航约630公里,跑长途完全不用规划"充电地图"。对比电车:理想L7虽然有增程器,总续航1400多公里,但纯电模式只能跑200多公里,一旦进入"烧油发电"模式,油耗也要10L加,比燃油车省不了多少;问界M7纯电续航也只有240公里左右,高速跑长途必须频繁找充电桩,快充30分钟只能补200公里,遇到排队或桩坏了抓瞎。领克09这种"随加随走"的便利性,让车主不用担心"里程焦虑",这种心理层面的"踏实感",恰恰是机械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说白了,"机械质感"不是玄学,而是"人对机器运转状态的直观感知"——你能听到发动机在吼,能感受到变速箱在换挡,能通过方向盘和底盘反馈"读懂"车的状态,这种"掌控感"是电车的"无声顺滑"替代不了的。领克09恰恰把这套"传统机械美学"保留得很完整,所以才能在电车横行的2025年,依然圈粉一大票"机械党"。
20多万预算选燃油SUV,领克09凭啥能硬刚理想L7和问界M7?
现在问题来了:同样30万预算,理想L7增程版、问界M7智驾版、比亚迪唐DM-p这些"电气化"选手,配置高,大屏多、辅助驾驶强,加速快,零百6秒以内,领克09这台"纯燃油"凭啥还能分一杯羹?从价格带看,领克09四驱探索版官方指导价23.88万-24.88万元,限时专享价19.88万-20.88万元;理想L7最新售价30.18万-35.98万元,问界M7售价27.98万-37.98万元,比亚迪唐DM-p 2024款售价22.98万-26.98万元。乍一看领克09便宜不少,但配置差距有多大?实际对比会发现:领克09在"传统机械素质"和"实用主义配置"上,反而扎实。
对比理想L7:理想主打"奶爸车",6座布局加冰箱彩电大沙发,看着豪华,但实际槽点不少——第三排空间鸡肋,只适合小孩或应急;后备箱日常状态357L,比领克09少一半;油电混合模式油耗也要10L左右,比纯燃油领克09只低1L。理想L7的增程器本质是"烧油发电",发动机长期工作在高转速发电效率最优区间,噪音和震动抑制虽然不错,但失去了"发动机声浪"的驾驶乐趣;而且增程模式下,动力响应会有延迟,电机得等发动机发电才能输出,急加速时不如纯电模式爽快。领克09的纯燃油逻辑直接:油门踩下去,发动机驱动车轮,动力传递效率百分百,急加速时"要多少有多少"。
对比问界M7:问界主打"华为智能",鸿蒙座舱加ADS辅助驾驶是亮点,但"硬件堆料"掩盖不了"底子不够扎实"——底盘调校偏软,过坑洼路段车身弹跳感明显;转向手感轻,高速并线信心不足;四驱系统虽然是前后双电机,但脱困能力不如领克09的机械四驱,电机扭矩爆发太猛,容易打滑。而且问界M7的纯电续航240公里左右,高速长途必须频繁充电,冬季续航打折严重,实际使用便利性不如领克09"加油就走"。
对比唐DM-p:唐DM-p是"性能怪兽",零百加速4.6秒、前后双电机四驱,账面数据吊打领克09。但问题在于:唐的插混逻辑是"以电为主",纯电续航只有200公里左右,一旦进入"混动模式",2.0T发动机要带动2吨多的车身,比领克09重300公斤,油耗飙到12L加;而且唐的底盘调校偏运动,悬架硬、胎噪大,日常舒适性不如领克09。唐DM-p的保养成本高,插混系统比纯燃油复杂,保养费用多两成,电池衰减后换成本高,电池组质保8年15万公里,过保后换要5万多。
从用户画像看,领克09的目标人群很明确——"不想被电车绑架的务实派":他们认可电车的优点,加速快、用车成本低,但看重"长途便利性加机械可靠性加驾驶乐趣",不愿意为了"智能噱头"牺牲实用性。这部分人通常是"家里有充电桩但不想天天惦记充电"的增换购用户,或者"经常跑长途去偏远地区"的自驾爱好者,或者"单纯喜欢燃油车驾驶感"的机械党。对他们来说,领克09的纯燃油加大五座加四驱,恰恰是"最稳妥的选择"。业内有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到2026年,30万级SUV市场会出现"分化"——追求智能化和加速性能的用户继续选电车或插混,但注重机械素质和长途便利性的用户,会审视"纯燃油"的价值。领克09这种"反其道行之"的产品策略,反而可能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冰箱彩电大沙发",有时候"好开加实用加省心"就够了。
网友吵翻了!
这些疑问你也纠结过吗?
领克09四驱探索版一火,评论区就了锅,支持和质疑的声音都有。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有人说:"都2025年了还买燃油车,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以后加油站都要倒闭了!"这观点有点极端。截至2025年10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虽然过半,但燃油车保有量依然超过2.5亿辆,加油站网点密度远超充电桩,城市加油站是充电桩的3倍,农村地区差距大。而且"油电并存"至少会持续10到15年——商用车货车、客车短期内无法全面电动化,电池重量和续航限制;偏远地区充电设施铺设成本高,西藏、新疆很多县城只有加油站没有充电桩。选燃油车不是"落后",而是根据实际用车场景做判断:如果你家有充电桩、日常通勤半径50公里以内,电车确实省;但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去充电不便的地方,燃油车的"补能便利性"依然无可替代。领克09的目标用户,恰恰是后者。
还有人问:"领克09油耗11L每百公里,比电车贵多了,不心疼油费吗?"算笔账就清楚了:假设一年跑2万公里,领克09油耗11L每百公里,按95号汽油8元每升算,年油费约1.76万元;理想L7增程模式综合油耗10L每百公里左右,年油费约1.6万元,两者差1600元。但理想L7入门版比领克09贵10万多,30.18万对比19.88万限时价,省下的10万块够烧60多年油!如果对比纯电车,比如问界M7纯电版,家用充电桩电费0.5元每度,百公里电耗20度,年电费只需2000元,确实比燃油车省1.5万多每年。但问题在于:问界M7纯电版续航只有500公里左右,冬季打折到350公里,高速长途必须规划充电,浪费时间成本;而且电池衰减后续航缩水,5年后衰减15%是常态,8年后换电池要5万加。综合算下来,燃油车的"隐性成本"保养、保险虽然高一点,但"使用便利性"和"心理安全感"是电车给不了的。
也有人质疑:"领克09没有辅助驾驶、大屏也小,智能化太落后了吧?"这个得分人。领克09四驱探索版确实没有激光雷达、没有城市NOA领航辅助,中控屏只有12.3英寸左右,理想L7是15.7英寸。但它有全速自适应巡航,高速跟车很实用、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这些基础辅助,日常够用。而且领克的逻辑是"把钱花在机械硬件上"——底盘调校、四驱系统、发动机NVH噪音震动控制,这些"看不见"的地方舍得堆料。如果你是"智能控",追求"冰箱彩电大沙发加全自动驾驶",领克09确实不适合;但如果你看重"开起来爽加坐着舒服加长途省心",领克09的取舍反而务实。
还有人纠结:"领克品牌力不如BBA,20多万买领克不如加点钱上奥迪Q5L?"品牌溢价这事见仁见智。奥迪Q5L入门版官方指导价39.68万,终端优惠后约35万,比领克09贵15万。多花的15万买到了啥?BBA的品牌Logo、稍微好一点的内饰质感真皮方向盘、氛围灯,但动力总成2.0T加7速双离合、空间表现轴距2908mm比领克09少76mm、四驱系统奥迪quattro ultra是适时四驱日常前驱为主并没有代差优势。而且奥迪Q5L保养贵,小保养1200元,领克09只需600元,维修配件价格是领克的2倍。如果你在意"面子",开BBA出去有排面,加钱上Q5L没问题;但如果你在乎"里子"性价比加实用性,领克09的20万价格秒杀35万的Q5L。
领克09给"燃油车不死派"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2025年10月23日领克09四驱探索版上市后的热度就能看出:纯燃油SUV在电车横行的时代,依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间。领克09这台车,本质上是给那些"不想被电车绑架"的务实派准备的——它不玩花哨的智能噱头,不堆没用的大屏和冰箱,而是把钱砸在"机械硬件加空间实用加长途便利"上,用扎扎实实的产品力告诉市场:燃油车不是落后,而是"术业有专攻"。
那种发动机咆哮的声浪、变速箱换挡的顿挫、底盘紧绷的路感,这些"有温度"的机械质感,是冰冷的电机永远学不来的。对于那些"开车不只是为了从A点到B点,而是享受驾驶本身"的人来说,领克09四驱探索版,可能就是30万内最对味儿的选择。它不追赶潮流,但守住了燃油车最纯粹的那份"机械美学";它不标榜智能,但把"好开、实用、靠谱"做到了极致。在这个人人都在谈论"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领克09偏偏用"机械质感"杀出了一条血路,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好车,不是配置表上的数字堆砌,而是开起来让人"舒坦"、用起来让人"放心"的那份踏实感。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给你30万预算买大五座SUV,你会选"纯粹机械感"的领克09,还是"智能电气化"的理想L7或问界M7?
评论区聊聊,别憋着!
看看是"机械党"多,还是"智能派"能占上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