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工信部第394批新车公示里冒出一款代号“多拉八方”的神秘车型,申报方是长安汽车,车尾标挂着“多拉汽车”的标识。
谜底直到6月才揭晓,这竟是货拉拉跨界造车的首款作品! 劲爆的是,首批购车司机将获得货拉拉平台L6最高等级权益,包括人身意外险、货损险、申诉优先权等“特权礼包”。
消息一出,司机群炸锅了:“平台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公平吗? ”
一、车长5米、能装7.8方货,专为货运定制
多拉八方的设计毫不掩饰实用主义野心:5米长的车身(5095×1870×1990mm)、3.3米轴距,后部封窗式结构塞下7.8立方米货厢,容量堪比小型集装箱,远超传统微面4.5方的极限。
驾驶室只设3个座位,主副驾+一个折叠椅,能合规载人,又最大限度腾出装货空间。 单侧侧滑门和对开式270度外摆尾门,装卸货物像开冰箱一样方便。
前脸封闭式面板搭配竖向四边形大灯,外侧竖条灯带像两把利刃,硬朗腰线贯穿车身,黑色前杠防剐耐磨。
二、94kW电机+三电巨头电池,续航305km够用吗?
动力上搭载94千瓦驱动电机,匹配亿纬动力、宁德时代或比亚迪弗迪电池三种方案,电池电量41.86-43.53kWh,CLTC续航300-305公里。
按城市货运日均200公里计算,续航勉强够用,跑长途或开空调就捉襟见肘。
三、8万定价+L6特权,真福利还是捆绑营销?
多拉八方预计7月上市,售价约8万元,首批车仅通过货拉拉“啦啦拍档”经销商渠道投放,兄弟车型“跨越星光EV”延迟上市,确保合作伙伴独占首发红利。
受争议的是购车特权:司机获封L6等级,解锁10万元人身意外险、5万元货损险、申诉优先处理、订单流量倾斜等权益。
四、7.8方市场早被瓜分,货拉拉来晚了?
面对货拉拉高调入场,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反应冷淡。 业内人士分析:
大面车型市场容量有限,已有大拿V1、菱势黄金仓、瑞驰EC75等成熟产品;
城际货运才是未来主战场,大电量卡系车更吃香;
平台规则扶持作用有限,“B+C”(企业+个人)模式才是趋势。
有人直言:“多拉八方不过是贴牌定制车,技术靠长安,电池靠供应商,货拉拉只出了个名字! ”
五、车再好,能让我多赚钱吗?
“平台抽成25%,订单越来越少,车再便宜也填不饱肚子! ”一位跑货拉拉3年的司机直言。 2024年货拉拉财报显示,平台年营收116亿、利润31.63亿,司机群体抱怨收入连年下滑,平台与司机的利益矛盾日益尖锐。
多拉八方试图用“低电费+免路权限制”吸引司机,核心问题未解:能否带来更多订单? 抽成能否降低?
六、货拉拉从租车到造车,闭环生态能走通?
回溯货拉拉业务线,造车早有伏笔:
2017年启动租售车业务,合作长安、东风等厂商;
2022年注册多拉汽车;
如今借长安资质落地首款车型,打通“造车-租售-平台接单”链条。
闭环生态的关键在于平衡多方利益。 司机要赚钱,平台要盈利,车辆要可靠,多拉八方刚起步,就已陷入舆论漩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