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数万车主何去何从,行业震动

说起Jeep这个牌子,很多朋友心里可能都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一辆方方正正、看起来特结实的车,翻山越岭,去追求诗和远方。

这个牌子在中国,一度就是“硬派越野”和“情怀”的代名词,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座驾。

可就是这么一个听起来响当当的国际品牌,怎么就在咱们中国市场混不下去了呢?

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数万车主何去何从,行业震动-有驾

最后竟然走到了破产清算这一步,投进去的一百七十多亿打了水漂,实在是让人唏嘘。

这背后到底是运气不好,还是自己一步步把路走绝了?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聊。

咱们得把话说回几年以前,那会儿国产的Jeep,也就是广汽菲克,日子过得可是相当滋润。

最风光的时候是2017年,一年下来卖了超过22万辆车,这个成绩在当时的合资品牌里头,绝对是能排得上号的。

那时候,大街上跑的自由光、指南者也挺常见,开一辆Jeep出门,感觉自己都多了几分洒脱和不羁。

很多人买它,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感觉,一种生活态度。

然而,谁也没想到,那次绚烂的烟花,竟然就是它最后的辉煌,从那以后,就开始了止不住的下坡路。

这第一步错棋,就错在太“懒”了,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肯起来。

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大家都有目共睹。

你看看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新势力就不说了,就连吉利、长安、长城这些老牌车企,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都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车里的大屏幕越来越像个大平板,语音助手聪明得能跟你聊天解闷,什么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甚至连冰箱彩电都给你搬进车里了。

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数万车主何去何从,行业震动-有驾

可以说,中国消费者已经被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配置给“惯”坏了,大家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也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

可这时候的Jeep在干什么呢?

它好像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变化充耳不闻。

就拿它那几款最主要的车型,比如指南者和自由光来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谓的新款,就是外观上稍微动一动,换个灯,改个保险杠,就算是对消费者有交代了。

你坐进一台近几年的Jeep车里,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回了七八年前。

那个小得可怜的中控屏幕,那个反应慢半拍、功能也少得可怜的车机系统,还有那满眼的硬塑料内饰,跟同价位的国产车放在一起对比,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当别人都在研究怎么让车变得更智能、更舒服、更像一个移动的家的时候,Jeep还在反复念叨它的“七孔进气格栅”和“越野血统”。

情怀这东西,偶尔提一提可以,但真不能当饭吃。

当消费者发现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能买到配置高出一大截,开起来、用起来都舒服得多的国产车时,用脚投票就是最真实的选择。

如果说产品跟不上时代是慢性病,那接连爆出的质量问题和傲慢无礼的公关态度,就是一剂猛药,直接把这个品牌推向了悬崖边。

很多老车主应该都还记得当年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烧机油”事件,出问题的就是那款代号“老虎鲨”的2.4升发动机。

全国各地的车主都在投诉,说自己的车开着开着机油就莫名其妙地少了,搞得大家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发动机就报废了。

这可不是小毛病,是关乎汽车心脏的大问题。

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数万车主何去何从,行业震动-有驾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连央视的315晚会都点名曝光了。

按理说,被这样的权威平台点名,车企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诚恳道歉,拿出解决方案,召回、维修、补偿,安抚好受害的车主。

可广汽菲克当时的操作,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他们非但没有积极解决问题,反而把责任推给了中国的油品质量不行。

这话一说出来,等于是在所有中国消费者的脸上扇了一巴掌。

意思就是说,不是我的发动机有设计缺陷,是你们中国的油配不上我这高贵的发动机。

这种近乎无赖式的甩锅,彻底激怒了消费者。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你这么不尊重我们,不把我们的诉求当回事,那我们也没必要再支持你了。

从那以后,Jeep的口碑就崩了,销量断崖式下跌,完全是咎由自取。

更致命的一击,是在新能源汽车这股席卷全球的浪潮面前,它选择了彻底“躺平”。

从2015年到2022年,这七八年的时间里,是中国汽车市场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从不到百分之一,一路飙升到了差不多百分之三十。

这意味着市场规则变了,赛道也变了,所有人都得重新开始。

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数万车主何去何从,行业震动-有驾

在这场决定未来生死的变革中,我们看到比亚迪凭借DM-i混动技术封神,理想靠着精准的家庭定位异军突起,几乎所有品牌都在拼了命地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那广汽菲克干了什么呢?

它在观望,在犹豫,在无所事事。

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才不情不愿地推出了一个指挥官的插电混动版。

那款车,本质上就是一个用燃油车平台硬改出来的“油改电”产品,技术落后不说,价格还定得死贵,纯电续航里程短得可怜,跟当时市面上的主流新能源车一比,简直就像个笑话。

它错过了最宝贵的转型窗口期,当它睡眼惺忪地想起来要追赶的时候,发现连对手的影子都看不见了。

外部市场节节败退,公司内部的管理也是一团乱麻。

广汽菲克这个合资公司,中方广汽集团和外方Stellantis集团各占一半的股份。

这种结构听起来很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就变成两个人都有否决权,导致谁也拍不了板,决策效率极低。

据说双方在引进什么新车型、投入多少研发资金这些关键问题上,一直都有很大的分歧,天天在“扯皮”,内耗非常严重。

最可笑的一幕是,外方Stellantis集团竟然在没和广汽商量的情况下,单方面对外宣布,要把自己的股份比例提高到75%。

这一下就把广汽给惹火了,马上发公告澄清,说自己完全不知情。

双方的矛盾就这么公开化了,脸皮都撕破了。

一个公司的两个大股东都闹成这样了,这家公司还能有什么心思去搞研发、抓生产、做好服务呢?

所以,当它最终走向破产,连它在长沙的工厂挂牌拍卖,降价好几次都没人愿意接手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个从产品、质量,到战略、管理都出了问题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结局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