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至6月7日期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
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项聚焦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性能的标准制定工作,
引发汽车行业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推动下,隐藏式车门把手已成为主流设计趋势。
该设计通过将门把手与车身融为一体,有效降低风阻系数,为传统燃油车节省约3%-5%的油耗,使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约5-10公里,同时赋予车辆更流畅的外观和科技质感。
据行业统计,2022年上市的新能源车型中,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比例已超过60%。
然而,伴随技术普及而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显示,
在2022年涉及电动车的碰撞事故中,约15%案例出现门把手失效问题。
尤其在车辆断电场景下,电动式门把手平均开启时间较传统机械把手延长2.3秒,这对紧急救援构成严峻挑战。
此外,隐蔽式设计导致超过30%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快速定位门把手,在翻滚事故中误触率提升25%。
现行国内外标准体系存在明显空白。
目前欧盟ECE R11法规仅对门把手耐久性作出要求,美国FMVSS标准侧重防夹功能,我国现行GB/T 15089标准虽涵盖强度测试,但对新兴的隐藏式设计缺乏针对性规范。
此次拟出台的国家标准着重填补三大技术空白:
1. 应急机械开启装置强制配置要求
2. 电动门把手的断电冗余保护设计规范
3. 隐藏式把手的统一识别标志标准
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新标准将建立多维度安全屏障:
在机械强度方面,要求门把手能承受1500N静载荷和2000次疲劳测试;
防夹功能需确保在触发后0.5秒内停止动作;
紧急标识须满足ISO 17398标准规定的300cd/m²亮度要求。
特别针对电动车事故特点,标准草案明确要求,在碰撞后电源切断情况下,车门必须保持可开启状态至少30分钟。
行业对此作出积极响应。
小鹏汽车公开其第三代门把手设计方案,通过集成机械+电动双模开启机构,将断电开启时间缩短至0.8秒;
长城汽车在最新车型上采用荧光标识+触觉引导设计,使紧急情况下的把手识别率提升至98%。
蔚来汽车则创新开发了车内外双冗余供电系统,确保任一电源失效时仍可正常操作。
随着征求意见工作的推进,这项关乎亿万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技术规范,即将为汽车设计划出明确的安全红线,在提升产品科技感与保障基础安全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