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车市那点事儿。近,汽车圈可是热闹非凡,降价促销、库存积压、经销商哭诉,各种新闻层出不穷。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车市价格战还能扛多久?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库存警报拉响,经销商预警超红线
先说库存,2025年5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高达345万辆,同比猛增16万辆,创下近两年新高。按当下销量估算,这些库存要54天才能消化完,比去年同期的51天多了3天。这意味着,每10家店就有5家面临资金链危机。
政策热VS消费冷,价格战愈演愈烈
年初,“以旧换新”政策点燃了厂商热情,主机厂开足马力增产。然而,终端市场并没有同步涨起来。5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虽然达到103万辆,但背后却是经销商冲销量“亏本”甩卖。价格战直接拉低行业利润率,2025年1-4月汽车销售利润率仅4.1%,比下游工业企业平均值低1.5个百分点。
经销商生死劫,质量隐患浮出水面
全国工商联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经销商新车销售价格倒挂,82%门店裸车业务亏损。价格战挤压的不仅是利润,还有品质空间。中国质量协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连跌两年;中消协2025年一季度投诉量同比激增50.24%。
减产转型,模式革命势在行
面对高压库存,头部车企开始减产保价。一汽丰田率先行动,将月产量从6.6万辆砍至3.8万辆;长安、吉利等品牌悄然缩减燃油车排产计划。同时,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范式转移: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型。蔚来、小鹏等新势力通过订单驱动生产,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
政策出手,去库存迎历史性拐点
2025年7月中央财经会议首次提出“统一行为尺度”,直指地方保护主义顽疾。同时,工信部拟出台反内卷竞争监管制度,严打低于成本价倾销。
未来展望:阵痛后的价值重生
下半年车市将现分化:燃油车阵营加速减产去库存,新能源头部玩家扩大市占率,新势力车企深化订单生产,构建用户直连生态。
总结
这场库存大作战,表面上看是数据在较量,实则是产业价值需重新构建。待到按需生产取代囤货乱摊派,技术革新淘汰价格内耗,中国汽车方能真正从大走向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