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再升级,一汽奥迪A5L登场,引领新风尚

咱们平时聊车,经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国外的豪华品牌车,一到了中国,名字后面就得加个“L”,意思就是加长版。

大家伙儿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哦,为了让后排空间大点,老板们坐着能翘二郎腿呗。

这话没错,但现在的情况,已经远远不是加长轴距那么简单了。

豪华再升级,一汽奥迪A5L登场,引领新风尚-有驾

这背后,其实是德国人严谨的造车理念,开始主动向咱们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需求靠拢,是一场深刻的对话和改变。

今天,我们就借着刚刚亮相的一汽奥迪A5L这台新车,来好好说道说道这其中的门道。

首先得说说外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颜值”。

你可千万别以为,这台A5L只是简单地把一台进口A5从中间“拉长”了一下。

那样想,就太低估咱们中国市场的份量了。

一汽奥迪的设计师团队,这次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他们面对的课题是:怎么才能造出一台车,既有德国车那种硬朗、精准的运动感,又能符合咱们中国人喜欢的那种舒展、大气的优雅范儿?

这可不容易。

他们的解决办法,竟然是从数学里找答案。

不知道您听没听过“黄金分割比例”,就是那个约等于0.618的数字,据说很多世界名画、经典建筑都用到了这个比例,因为它最符合人眼的审美习惯,看着最舒服。

这台A5L的车身长宽比例,就正好是0.618,而车轴和车长的比例,也达到了0.604。

豪华再升级,一汽奥迪A5L登场,引领新风尚-有驾

这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奥迪在用一种非常理性的科学方法,来创造一种咱们东方人一看就懂的“和谐之美”。

它就像在告诉我们,好看,也是有理可循的。

再看车身上那些细节。

比如发动机盖上,有两道像勺子一样的凹槽设计。

这可不单单是为了好看,它的灵感据说来自于猎豹脸上的“泪线”,动物学家发现,这个泪线能减少阳光的眩光,帮助猎豹在草原上更精准地锁定猎物。

用在车上,一方面确实能减少一些强光反射对驾驶员视线的干扰,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种蓄势待发、安静但充满力量的感觉。

这种不张扬、有内涵的气场,特别对咱们中国人的胃口。

还有车身侧面,前后轮子上方都有两条隆起的肌肉线条,这是在向奥迪历史上非常经典的quattro赛车致敬,等于是在告诉所有懂车的人:“别看我为了家用变长了,但我骨子里的运动基因,一点都没丢。”所以说,这台车的外观,已经不是单纯的德国设计,而是德国的严谨逻辑和咱们东方的审美情趣,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融合。

看完了外在,咱们再坐进车里,感受一下它的“内在美”。

过去咱们总觉得,德国车哪儿都好,就是座椅太硬,底盘也硬,开起来的人觉得路感清晰,坐车的人可就颠得够呛。

一汽奥迪A5L这回,就是要亲手改变大家的这个老印象。

豪华再升级,一汽奥迪A5L登场,引领新风尚-有驾

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一套叫做“云感座椅”的东西。

这名字听着就挺舒服的,实际上也确实下了血本。

奥迪的工程师们,专门研究了咱们中国人的身材数据和坐姿习惯,对座椅的17个不同区域都进行了优化。

给您说几个数字您就明白了:坐垫和靠背里,塞了76.8毫米厚的高密度泡沫,还有18毫米厚的海绵。

这基本上就是一张高档人体工学椅的配置了,既能给你足够的支撑,让你开长途不腰疼,又有很好的包裹感,让你觉得很踏实。

尤其是前排座椅,腿托可以向前伸长60毫米,对大腿的支撑特别到位,座椅两边的侧翼也特别宽,就算你偶尔想开快车转个急弯,它也能把你稳稳地固定在座位上。

后排的改变,那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这次车身加长的77毫米,几乎全部都给了后排乘客。

但真正的用心之处在于,后排座椅的靠背角度,被精确地调整到了28度。

这个角度可不是随便定的,是工程师们反复试验后找到的一个“黄金角度”,能让人的脊椎和腰部肌肉最放松,最接近在自家沙发上半躺着的感觉。

豪华再升级,一汽奥迪A5L登场,引领新风尚-有驾

而且,后排中间的地板几乎是平的,这就意味着,即便后排坐三个人,中间那位再也不用岔开腿难受地“骑”在一个大鼓包上了。

这些改变的背后,是奥迪对咱们中国家庭用车文化的深刻理解。

在中国,一辆车往往不是一个人的玩具,它要承载着一家人的出行,要考虑到父母、爱人和孩子的乘坐感受。

这种对后排乘客的体贴,可以说是咱们中国市场“教会”德国豪华品牌的最重要的一课。

最后,咱们聊聊这台车的动力系统,也就是它的“心脏”。

现在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是未来的大趋势,但这台A5L并没有盲目地去做一台纯电动车,而是拿出了一套非常聪明、非常务实的混合动力方案。

发动机还是那台我们很熟悉的第五代EA888,但奥迪的工程师们几乎是把它重新打造了一遍。

比如,他们把燃油喷射的压力提高到了500bar,这已经接近一些赛车的标准了,目的就是让每一滴汽油雾化得更碎,燃烧得更充分,动力更强的同时还更省油。

再配合上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技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你踩下油门,动力马上就来,那种过去涡轮车要“等一下”的迟滞感几乎消失了。

而这套系统的“神来之笔”,是一套双电机混动技术。

它特别聪明,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的时候,它可以用纯电模式行驶,非常安静,也不费油;当你需要急加速超车的时候,电机又能立刻输出额外的动力,帮你一把,感觉就像有人在后面推了你一下;而在你松开油门或者刹车减速的时候,它又能把这些多余的能量回收起来,给电池充电。

这样一来一回,它既保留了传统燃油车那种随心所欲的驾驶乐趣,又把百公里综合油耗控制在了6.4升左右。

它用实际行动证明,在纯电技术还没完全成熟、充电还没那么方便的今天,一套高效的混合动力系统,依然是平衡驾驶乐趣和用车成本的最佳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